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双碳”背景下,储能作为支撑新能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手段,在辅助电网调峰调频、助力削峰填谷等方面作用日益彰显。然而,储能行业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成本高、安全风险大、利用率低等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近日,采日能源以“能源数智化运营,引领储能下半场”为主题,携其“智慧能源运营管理系统”及“新一代储能解决方案”亮相第12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4)上。市场竞争、行业内卷的当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智化技术的入局,储能行业下半场赛况究竟如何? “两条腿”走路 数智化应用如今已成为储能企业降本增效、运维监测、争取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通过引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现能量流与信息流的融合,为储能行业痛点难点提供解决方案。 上海采日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破了传统的能源运营理念,为新一代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提供了以储能为核心的“数智化能源运营”。通过软硬件的深度融合推出了“智慧能源运营管理系统”,让能源更稳定、更高效,收益最大化。 “我们以储能的出货量作为基本盘,以自己开发的项目、工商业项目以及能源数字化运营,作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在能源数字化运营中是国内最早一批有实际案例的企业,并且已经拿到了江苏、深圳等区域的能源聚合服务商身份,基于这个身份再进行一些微网、虚拟电厂、能源数字化方面的探索。”采日能源北方区域总经理赵一帆向记者表示。 赵一帆还向记者补充说,也得益于“两条腿”走路的优势,此次彭博新能源财经(简称BNEF)公布的2024年第二季度全球一级储能厂商名单《BNEF Energy Storage Tier 1 List 2Q 2024》,采日能源再次跻身其中。 “数智化”提质增效 采日能源的“智慧能源运营管理系统”集合了VPP虚拟电厂、数字孪生平台、运维管理系统、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安全预警盒子等,为储能项目提供多维度的数据分析支持,为储能系统的长期运营创造更多价值。 “我们通过‘智慧能源运营管理系统’聚合已有的储能电站,包括全生命周期的寿命管理、负荷预测、容量预测,基于预测的基本参数,来提供响应电网调度的基础数据。”赵一帆说道。   采日能源研发事业部研究院院长曾润也曾表示,采日能源利用人工智能在新能源运营监管领域的多元化应用场景,不仅可以助力资源聚合虚拟电厂深度参与需求侧响应和辅助服务市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还能在电力市场化交易中发挥关键作用,提升市场竞争力。 赵一帆也向记者表达了对未来储能行业数智化发展的看法,他认为能源数字化运营不单单是把储能作为一个设备,还要作为调节手段和媒介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需求侧响应、参与虚拟电厂业务并与电网调度协调联动等。 “国家的双碳政策一直是整个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逻辑,我们需要结合逻辑发现需求,采日能源无论是做新产品还是成熟产品技术迭代,都要不断跟随市场脚步,甚至引领市场脚步,这才是采日能源的核心竞争力。” 赵一帆补充道。   来源:‍电气时代    编辑:彭东浩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及国家电网主办、香港雅式展览服务有限公司协办的「第三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以下简称EP电力展)」暨「上海国际储能技术应用展览会」将于2024年12月5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展会新增至6个馆(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1-N5 & W5馆),面积扩大至72,000平方米,云集1,800家中外知名展商品牌。   上届展会深获客户好评,今年EP电力展迎来了出乎意料的展位预定热潮,仅仅四个月的时间里,展位预订率已经超过了75%。与此同时,上届展会的特装展商中,超过一半扩大了他们的参展面积。   国际性电力行业盛会 国内外知名参展商品牌汇聚一堂 施耐德、西门子、ABB、正泰、大全集团、安科瑞、伊顿、天铂电力、洛凯、特变电工、中电科安、中电电力、青岛鼎信、江苏森源、江苏雷特、俊郎电气、帝森克罗德、宁波金田、鑫缆电气、上海纳宇、苏州未来、兴机电器、斯普威尔、德菱科技、美高电气、裕丰电气、沃尔核材、德锐、史陶比尔、科林、博峰、中电合创等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已经确认参展。此外,储能领域的知名企业如寰泰储能、苏文电能、珠海康晋、盛弘电气、上能电气、慧能互联、启点新能源、广特电气、恩玖科技、中盟电气、斯贝兰德电气等也将展示他们最新的产品并讲解最前沿的技术。这也将为参观者呈现一场精彩纷呈、不容错过的视听盛宴。     全新“专精特新专区”重磅亮相EP 电力展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专精特新企业是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助力企业迈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发展之路。今年EP电力展特设“专精特新专区”,汇聚大量专精特新企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交流平台,促进企业深入了解关键核心技术,加强服务保障,为企业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环境。EP电力展一直致力于促进电力行业的发展和创新,通过“专精特新专区”的设立,我们相信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以此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并帮助他们在数字化和绿色技术的引领下,加速转型,共同推动电力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     “电力智能制造装备”专区全面升级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全网热门词汇,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EP电力展将以此为契机,为行业提供平台,促进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与交流,推动电力行业向着高质量发展迈进。 本届展会“电力智能制造装备”专区将升级亮相,致力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升我国电力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电力智能制造装备”专区将在N5馆展示,汇聚制造装备巨头,集中展示电力设备上游生产领域的创新成果,以更具指向性和专业性的内容吸引观众关注。为产业链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专业服务,为专业买家提供更多选择。     EP电力展助力展商“出海”开启国际市场新篇章                           今年EP电力展积极与多个海外电力展携手合作,为展商们争取更多海外曝光机会。通过合作,EP电力展得以将其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传递给更多的海外观众。EP海外团队稍后将赴越南、泰国、印尼等的行业展会,并借此机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宣传EP电力展的独特魅力。我们期望,通过与海外电力展的合作及宣传,为未来EP电力展带来更多优质的海外买家,促进国内外电力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   EP电力展汇聚了国内外领先的电力及其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受到展商、观众、协会和媒体的高度期待。同时,EP电力展助力培育专精的新兴企业,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现诚邀您与我们共同分享新时代的新机遇,展会将于12月5日至7日上海举行,我们热切期待您的光临!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EP电力展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北京、上海等31个地方2024年3月的发电量数据,包括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光伏。详情如下: 1、北京市 2024年3月,北京市总发电量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其中,火电发电量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水力发电量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风力发电量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太阳能发电量0.16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 2024年1-3月,北京市总发电量13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火电发电量1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水力发电量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1%;风力发电量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太阳能发电量0.39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 2、天津市 2024年3月,天津市总发电量6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其中,火电发电量6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风力发电量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2%;太阳能发电量3.59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1.9%。 2024年1-3月,天津市总发电量22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其中,火电发电量2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风力发电量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太阳能发电量8.05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7%。 3、河北省 2024年3月,河北省总发电量3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火电发电量227.5亿千瓦时;水力发电量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风力发电量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太阳能发电量22.73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 2024年1-3月,河北省总发电量100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其中,火电发电量76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水力发电量1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风力发电量17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太阳能发电量57.09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4、山西省 2024年3月,山西省总发电量3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其中,火电发电量29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水力发电量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风力发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太阳能发电量16.71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2024年1-3月,山西省总发电量11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其中,火电发电量95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水力发电量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风力发电量1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太阳能发电量42.40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 5、内蒙古 2024年3月,内蒙古总发电量6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8%;其中,火电发电量4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水力发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风力发电量13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4%;太阳能发电量19.6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 2024年1-3月,内蒙古总发电量195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其中,火电发电量151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水力发电量10.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风力发电量37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太阳能发电量49.9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 6、辽宁省 2024年3月,辽宁省总发电量18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其中,火电发电量10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水力发电量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1%;风力发电量3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太阳能发电量5.58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核电发电量4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2024年1-3月,辽宁省总发电量5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火电发电量33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水力发电量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风力发电量8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7%;太阳能发电量13.71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6%;核电发电量12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1%。 7、吉林省 2024年3月,吉林省总发电量9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火电发电量6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水力发电量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风力发电量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太阳能发电量4.37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 2024年1-3月,吉林省总发电量29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4%;其中,火电发电量19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水力发电量15.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风力发电量6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太阳能发电量10.34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 8、黑龙江省 2024年3月,黑龙江省总发电量11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8%;其中,火电发电量81.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7%;水力发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8%;风力发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太阳能发电量5.76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 2024年1-3月,黑龙江省总发电量3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其中,火电发电量25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2%;水力发电量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风力发电量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太阳能发电量14.3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3%。 9、上海市 2024年3月,上海市总发电量8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火电发电量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水力发电量亿千瓦时,同比增长%;风力发电量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太阳能发电量0.61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9%。 2024年1-3月,上海市总发电量2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其中,火电发电量25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风力发电量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8%;太阳能发电量1.4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 10、江苏省 2024年3月,江苏省总发电量5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火电发电量40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水力发电量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风力发电量5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太阳能发电量9.923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4%;核电发电量4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 2024年1-3月,江苏省总发电量15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其中,火电发电量120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1%;水力发电量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风力发电量1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太阳能发电量22.58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核电发电量12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 11、浙江省 2024年3月,浙江省总发电量3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其中,火电发电量2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水力发电量1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6%;风力发电量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7%;太阳能发电量13.2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8%;核电发电量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 2024年1-3月,浙江省总发电量102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其中,火电发电量73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水力发电量3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风力发电量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4%;太阳能发电量30.6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6%;核电发电量184.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1%。 12、安徽省 2024年3月,安徽省总发电量27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其中,火电发电量2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水力发电量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风力发电量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太阳能发电量9.97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 2024年1-3月,安徽省总发电量865.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其中,火电发电量78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水力发电量1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风力发电量3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1%;太阳能发电量23.57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 13、福建省 2024年3月,福建省总发电量26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其中,火电发电量16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水力发电量1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风力发电量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太阳能发电量0.62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8%;核电发电量5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 2024年1-3月,福建省总发电量72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其中,火电发电量43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水力发电量5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风力发电量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太阳能发电量1.67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5%;核电发电量17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 14、江西省 2024年3月,江西省总发电量13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其中,火电发电量1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2%;水力发电量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8%;风力发电量1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太阳能发电量6.37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 2024年1-3月,江西省总发电量41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其中,火电发电量34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水力发电量18.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风力发电量2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太阳能发电量15.81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 15、山东省 2024年3月,山东省总发电量48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其中,火电发电量38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水力发电量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5.3%;风力发电量6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1%;太阳能发电量15.65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核电发电量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 2024年1-3月,山东省总发电量152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火电发电量12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水力发电量1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8.9%;风力发电量16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太阳能发电量35.65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核电发电量5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7%。 16、河南省 2024年3月,河南省总发电量2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其中,火电发电量1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水力发电量1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8%;风力发电量38.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太阳能发电量4.81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9%。 2024年1-3月,河南省总发电量86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其中,火电发电量71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水力发电量3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风力发电量9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太阳能发电量12.65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 17、湖北省 2024年3月,湖北省总发电量2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其中,火电发电量1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2%;水力发电量8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4%;风力发电量1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9%;太阳能发电量14.50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6%。 2024年1-3月,湖北省总发电量71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火电发电量3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水力发电量24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2%;风力发电量4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5%;太阳能发电量32.76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4.5%。 18、湖南省 2024年3月,湖南省总发电量13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3%;其中,火电发电量7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2%;水力发电量3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8%;风力发电量2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太阳能发电量3.3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6%。 2024年1-3月,湖南省总发电量42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3%;其中,火电发电量27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水力发电量96.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9%;风力发电量51.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太阳能发电量7.57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19、广东省 2024年3月,广东省总发电量59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其中,火电发电量420.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水力发电量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9%;风力发电量4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5%;太阳能发电量7.66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核电发电量10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 2024年1-3月,广东省总发电量157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其中,火电发电量1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水力发电量5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1%;风力发电量10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2%;太阳能发电量23.58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2%;核电发电量29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 20、广西 2024年3月,广西总发电量20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其中,火电发电量1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水力发电量3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4%;风力发电量2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9%;太阳能发电量5.08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1%;核电发电量1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7%。 2024年1-3月,广西总发电量58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其中,火电发电量35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水力发电量88.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风力发电量7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太阳能发电量13.33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3%;核电发电量5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3%。 21、海南省 2024年3月,海南省总发电量3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其中,火电发电量2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7%;水力发电量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风力发电量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8%;太阳能发电量2.45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2%;核电发电量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6.5%。 2024年1-3月,海南省总发电量10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9%;其中,火电发电量6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水力发电量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1%;风力发电量1.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太阳能发电量6.95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7%;核电发电量2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 22、重庆市 2024年3月,重庆市总发电量9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9%;其中,火电发电量7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2%;水力发电量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6%;风力发电量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3%;太阳能发电量0.51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8%。 2024年1-3月,重庆市总发电量27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7%;其中,火电发电量23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2%;水力发电量2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8.5%;风力发电量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太阳能发电量1.03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1%。 23、四川省 2024年3月,四川省总发电量345.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其中,火电发电量10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水力发电量20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风力发电量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4%;太阳能发电量6.24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7%。 2024年1-3月,四川省总发电量1012.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0.6%;其中,火电发电量28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水力发电量6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风力发电量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9%;太阳能发电量17.54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4.2%。 24、贵州省 2024年3月,贵州省总发电量197.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其中,火电发电量14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水力发电量2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风力发电量1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2%;太阳能发电量11.79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1%。 2024年1-3月,贵州省总发电量58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其中,火电发电量44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水力发电量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5%;风力发电量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8%;太阳能发电量29.062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8%。 25、云南省 2024年3月,云南省总发电量27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6%;其中,火电发电量6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水力发电量13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3%;风力发电量5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0%;太阳能发电量17.494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6.8%。 2024年1-3月,云南省总发电量79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其中,火电发电量16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5%;水力发电量434.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9%;风力发电量14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2%;太阳能发电量46.91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3.7%。 26、西藏 2024年3月,西藏总发电量6.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其中,火电发电量0.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水力发电量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4%;太阳能发电量0.589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4%。 2024年1-3月,西藏总发电量2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其中,火电发电量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2%;水力发电量18.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太阳能发电量1.61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 27、陕西省 2024年3月,陕西省总发电量25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其中,火电发电量21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水力发电量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风力发电量1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太阳能发电量10.72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2024年1-3月,陕西省总发电量80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其中,火电发电量72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3%;水力发电量12.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1%;风力发电量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9%;太阳能发电量26.70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4%。 28、甘肃省 2024年3月,甘肃省总发电量16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其中,火电发电量9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6%;水力发电量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风力发电量3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太阳能发电量17.416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2024年1-3月,甘肃省总发电量50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火电发电量3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水力发电量42.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6%;风力发电量8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太阳能发电量48.08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7%。 29、青海省 2024年3月,青海省总发电量76.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中,火电发电量1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水力发电量2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2%;风力发电量1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1%;太阳能发电量23.69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 2024年1-3月,青海省总发电量21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7%;其中,火电发电量45.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3%;水力发电量7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风力发电量3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太阳能发电量65.18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1%。 30、宁夏 2024年3月,宁夏总发电量19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其中,火电发电量144.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9%;风力发电量2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9%;太阳能发电量24.2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0.9%。 2024年1-3月,宁夏总发电量56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其中,火电发电量43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水力发电量3.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5%;风力发电量6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6%;太阳能发电量59.539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8%。 31、新疆 2024年3月,新疆总发电量442.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1%;其中,火电发电量342.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水力发电量17.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4%;风力发电量5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3%;太阳能发电量25.502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2.2%。 2024年1-3月,新疆总发电量132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其中,火电发电量106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1%;水力发电量4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风力发电量153.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1%;太阳能发电量62.93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0.6%。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网络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今年,“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引领下,新型储能下一步走向何方?4月22日至25日,CESC2024第二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暨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将在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汇聚全国储能领域龙头企业、专家学者、金融机构等数百位重磅嘉宾,聚焦新型储能产业进程及发展趋势,助力新型储能迈向规模化、全面化、高质量发展。 当前,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及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本次大会以“助力双碳·储动未来”为主题,由江苏省发改委、江苏省工信厅、江苏省商务厅、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支持,江苏省储能行业协会主办,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家冠名。大会为期四天,包含高峰论坛、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多场主题论坛。 值得关注是,本次大会聚焦储能多场景融合应用,围绕储能技术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组织开展七场专题活动。活动瞄准光储充换产业新生态、储能与数字技术相结合、新型储能助力钢铁行业能源转型、长时储能技术应用与发展等多个场景,汇聚储能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金融机构等,凝聚行业共识,促进储能在各领域场景的应用,共同推动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大会将召开以“智慧储能技术及应用”为核心导向的高峰论坛,聚焦储能科技攻关、创新升级等行业发展痛点,邀请国内外储能领域院士、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通过产业政策解读、市场热点分析、应用案例分享等多种形式,共同探讨分析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趋势。4月22日晚间还将举行“中国储能行业先锋(2024年)”颁奖活动。 大会期间,来自全国储能领域600余家企业将携电化学储能、水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蓄氢储能、蓄热/蓄冷储能等储能领域的系列成果亮相展览会。 往届精彩回顾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CESC2024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欣旺达储能携“搭载自研自产314Ah电芯的全新升级标准20尺5MWh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惊喜亮相。在储能市场狂热“内卷”的当下,能够实现起跑到领跑,欣旺达储能自有一套“储世之道”!   高安全、高容量、高效率、数字化 记者了解到,欣旺达此次全新升级的NoahX2.0液冷储能系统采用了大容量314Ah电芯,,是欣旺达全栈自研自产的标准20尺5.015MWh大容量液冷储能解决系统。 该产品今年3月已在浙江最大的电网侧储能项目“金华200MW/40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实现批量交付。此项目被纳入浙江省新能源十四五发展规划,并被列入2024年浙江省“千项万亿”工程。   标准20尺5MWh液冷集装箱储能系统   “目前为止,能够量产并交付5MWh的并不多,欣旺达就是其中之一。”欣旺达储能工程技术总监李晓龙对记者说。 “高安全、高容量、高效率、数字化”已经成为储能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此次全新升级的液冷储能系统,能量密度相比目前3.7MWh提升35%、相比传统的40尺风冷提升69%,同时采用PACK级消防,无处不体现着欣旺达对“高安全、高容量、高效率、数字化”理念的不懈追求。   全栈式一体化发展 除了对“高安全、高容量、高效率、数字化”理念的不懈追求,欣旺达凭借多年的技术积淀,提供从项目开发、产品解决方案到项目运维的全栈式一体化服务。行业内卷对储能系统的安全和成本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全栈式专业技术,才能突出重围。 “电芯是储能系统里最大的成本,但我们有自研自产电芯,不需要外购电芯,这样就已经节省下很多成本,再加BMS、EMS也都不需要外购,成本就会更低。其实核心的降本方案就是全栈自研。”李晓龙向记者强调。   欣旺达储能聚焦于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网络能源、家庭储能及智慧能源五大业务领域,提供全场景储能解决方案,目前已覆盖30+应用场景,积累了100+解决方案。 欣旺达储能副总裁李炜君也表示,欣旺达作为全栈式服务解决方案专家,在电力及工商业储能应用领域已经形成了“3 Cell + 5 Pack + 4 Rack + 13 System”的标品产品体系,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开发数十款产品,目前已助力山东、浙江、湖北、江西等多地实现了智能楼宇、智慧园区、电网侧等多场景的储能项目交付运营。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国内储能行业的内卷,促使行业多家企业将目光对准海外市场。作为储能行业领跑企业,欣旺达也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除了国内,我们也在海外市场积极布局,目前已在匈牙利建设欣旺达首个欧洲工厂。未来东南亚经济如果发展得好一些,东南亚也将成为一个增量市场。”李晓龙表示。   但海外布局也存在诸多技术壁垒,李晓龙向记者表示,海外利润率虽然高,但出货量只占国内的四分之一,想要进海外市场,需要通过所有国际认证,而且索赔条约、合同条款跟国内都大不一样。同时海外维护成本非常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路途和人员都是成本。除此之外,能够精通他国家语言又能精通储能的人才也非常稀缺,所以海外市场拓展目前还存在诸多壁垒。 谈及储能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李晓龙表示,储能行业目前仍处于大浪淘沙阶段,虽然有很多企业不断卷入,但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一定是技术迭代之后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   来源:‍电气时代    编辑:彭东浩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日前,荷兰IJmuiden Ver海上风电片区4GW的海上风电招标申请已经结束,其超高额度的负补贴规则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IJmuiden Ver海上风电片区位于荷兰西海岸以外62公里处,包括三个容量为2GW的站点,本次招标的是其中的Alpha和Beta站点;第三个站点IJmuiden Ver Gamma则计划于2025年招标。 本次招标的评分由定性标准和财务报价两部分组成,其中定性标准占85%,主要针对环境友好、整体解决方案、社会责任和可持续性等四个方面。 其余的15%则通过公司愿意向政府支付的金额来换取,金额越高,得分越高。 也就是这一条规则,引起了一些开发商的不满。荷兰公用事业公司Eneco及其合作伙伴Equinor最终决定退出竞标。 Eneco表示,定性标准在实际评分中不会拉开差距,政府提供了通过提交更高的负补贴来赢得投标的选择,并且,每个站点的报价上限达到了4.2亿欧元/年,为期40年。“这让招标变成拍卖。” 在高利率、高成本和不确定的市场状况下,这种海上风电招标方式与可再生能源转型的目标群相悖,参与差价合约(CfD)模式的招标将是公司未来的首选。 荷兰企业局(RVO)则表示,本次提高负补贴上限标准,是为了拉开分数差距,并不期待有企业按上限提交报价。 RVO将与两个专家委员会合作评估申请,并预计在今年6月份宣布中标者。根据计划,IJmuiden Ver Alpha和Beta海上风电场预计将在2029年底或2030年初投入运营。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欧洲海上风电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2024年3月6日,施耐德电气与水木明拓(达茂)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水木明拓”)正式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力打造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氨的全流程优化业务——电氢氨动态联合仿真项目。施耐德电气高级副总裁、战略与业务发展中国区负责人、商业价值研究院院长熊宜,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水木明拓总经理付小龙出席活动并签约。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金额400亿元,预计将建设年产30万吨新能源制氢、120万吨绿氨、110万吨氢直接还原铁及配套建设500万千瓦风力发电。该项目是继中石化2万吨级库车绿氢项目之后,又一规模超库车项目10倍以上的绿氢项目。  水木明拓与施耐德电气签约电氢氨动态联合仿真项目   填补电力与化工动态联合空白   “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促使各领域积极探索下一代绿色能源技术,作为21世纪的“终极清洁能源”,绿氢发展迎来万亿级风口。绿电和绿氢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生产和应用关系,因此氢特别是绿氢技术逐渐步入全球脱碳构想。然而,绿电制绿氢再转化为合成氨的发展,面临着绿电的波动性、绿氢的经济性、安全性及可靠性等多重挑战,亟需以创新突破技术壁垒,为“零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以新能源为中心的新型工业体系时代即将到来。新能源及其氢能载体在工业体系的深度应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新能源高效利用和重工业体系脱碳的难题,但其发展也面临着新能源给工业体系带来的能源供给波动、负荷动态变化等全球性技术难题。”付小龙表示。 据了解,目前波动条件下的新能源电力与化工的联合动态运行尚属行业空白,施耐德电气与水木明拓合作打造的电氢氨动态联合仿真项目,旨在借助电力和流程联合仿真的数字化能力,突破新能源与化工联合动态运行中的技术难关。 此次签约后,施耐德电气将成为该类项目首家将电力流程和工艺流程联合的合作伙伴,并且通过ETAP电气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和AVEVA工艺流程模拟软件的联合仿真工程研究,工程技术专家的工况场景分析服务等,帮助水木明拓规划包括储能(储电 + 储氢)在内的合理系统配置以及控制策略,优化数字化软硬件产品的配置,以达成提升能效管理和工业生产效率,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 “施耐德电气将ETAP电气系统数字孪生平台和AVEVA工艺流程模拟软件进行整合,形成了整体的解决方案。目前是项目试点,未来将逐渐应用到大项目中,并推广到整个行业。”熊宜向记者表示。 “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通过模拟和仿真,然后再去做工业化实证,通过仿真结果来进行测试,才能够科学地去设计一个真正面向未来的系统。”付小龙补充说道。   绿氢发展背后的“隐藏课题”   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其中在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部分指出,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氢能作为前沿新兴产业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其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大家可能关注到这两年可再生能源制氢非常热,有大量的示范项目在推进,但其实大力发展氢能的背后隐含着几个课题,或者说是挑战。”付小龙表示。 付小龙认为,一个挑战是电解水制氢,在一个成本可行的情况下目前没有特别成熟的电解水制氢,这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另一个挑战就是面对反应速度完全不一样、生产制备逻辑思路也不一样的电、氢、氨,如何打通电氢氨集成链条系统,也是当前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而第二个挑战正是施耐德电气与水木明拓,包括和其他合作伙伴正在合力解决的。 “当然还有其他基础设施的挑战,但我觉得只有把这两个挑战解决了,才有可能让我们在合理的成本下,生产能够在未来大规模应用的绿色氢气。”付小龙补充道。 熊宜表示:“施耐德电气将充分发挥系统集成能力,克服集成创新挑战,为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合成氨三个不同的产业链条提供耦合服务。”     北京清华工业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水木明拓总经理付小龙   打造绿色低碳的全球样本   绿氢是实现全球碳中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关键路径。全球各国高度重视绿氢产业发展,在绿氢产业尚未规模化发展之时,欧美日中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就已经在政策、技术、贸易等层面展开合作与竞争,以抢占市场先机,全球绿氢市场竞争态势初显。绿氢全球市场的出现,为氢能产业带来了新的市场需求和技术需求,也带来了新的产业机遇。 施耐德电气基于自身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的运营网络资源、先进的能效管理技术、成熟的电力及自动化整体解决方案,协同水木明拓的技术应用能力以及明拓氢能集团的氢能业务能力,不仅在开拓项目及海外投资业务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也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绿氢产业不断发展。 当被问及施耐德电气在中国的布局时,熊宜表示,在新能源转型时代,施耐德电气也在跟很多新能源企业合作,提供绿色园区、零碳楼宇、零碳建筑等完整的解决方案,不断在中国市场加大投入。 “为了能够在本土具备更快的响应速度,施耐德电气把大量的研发技术落地到中国体系里。将来也不仅仅局限于绿氢,还将为新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助力。”熊宜补充道。 施耐德电气系统及服务业务全球执行副总裁高飞克(Frederic Godemel)谈及未来在中国及全球的布局规划时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他认为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及中国“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及应用绿氢技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源电力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多年来一直不断推出绿色创新产品和整体解决方案,推动全球能源转型。 “本次合作项目是施耐德电气全球首个从绿电到绿氢再到绿氨的全流程优化业务,是与水木明拓联手打造的电氢氨一体化项目全球样本。这样一个重磅项目在中国率先落地,不仅诠释了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巨大潜力,也是对施耐德电气前沿探索能力的认可。未来,我们期待与包括水木明拓在内的行业龙头企业在更多领域携手探索,为中国及全球低碳发展提供更为强劲的绿色动能。”高飞克表示。    施耐德电气系统及服务业务全球执行副总裁高飞克(Frederic Godemel)     来源:‍电气时代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
文/陈 晖 郭伯山 代 姚 南网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 促 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发改能源〔2023〕1044号)。此后,基于大量艰苦细致的前期 工作,我国绿证相关政策文件陆续颁发,中国绿证各项监管机制逐步形成,确定了中国绿证在我国 的权威地位。现行主流的国际绿证在国际机构和企业被普遍认同,其机制设计、商业生态和国际互 认都能为中国绿证提供有益的参考。为了进一步做好绿证的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 费,需要全面梳理国际绿证的发展沿革,充分汲取国际绿证发展经验,加强国际合作对标,支持外 向型企业应对新型贸易壁垒,助力中国绿证走向世界。 —————————————————————————————————————————————————— 绿证的背景和意义 绿证的分类 绿证是绿色电力证书的简称,旨在记录、追踪特定电量的清洁能源属性,是由特定政府机构或第三方 组织对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核发的具有独特标识代码的电子证书,通常1 MW·h发电量签发1张绿证。 由于绿证的签发机构、签发标准及签发区域等存在差异性,绿证可划分为国内绿证(我国为“中国绿证 ”)和国际绿证。最新政策文件显著提升了中国绿证覆盖范围和权威性,并初步划分了中国绿证的管理 职责。1044号文将中国绿证(Green Electricity Certificate,GEC)核发范围从陆上风电和集中式光伏 发电项目扩展到所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旨在实现绿证核发的全覆盖,显著提升了中 国绿证的权威性。2023年9月,国家能源局颁发《关于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核发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能发新能源〔2023〕64号),要求由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负责绿证相关管理工作, 国家能源局电力业务资质管理中心负责绿证核发,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配合并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国际绿证包括政府核发的绿证及第三方机构签发的绿证,我国境内主要使用I-REC。政府核发的绿 证包括北美可再生能源证书(RenewableEnergyCertificate,RECs)和欧盟来源担保证书(Guarantees of Origins,GO)等,主要针对位于欧美等国境内的可再生能源项目,以及需要在其境内履行可再生能 源配额义务的企业,对我国绝大部分企业缺乏现实操作性。第三方机构签发的绿证主要包括国际可再生 能源证书(I-REC)和全球可再生能源交易工具(APX Tigrs),适合我国符合要求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 目申请,其中,I-REC是我国主要使用的国际绿证,市场占有率远超A P XTigrs。 绿证的用途 除了证明发电量的清洁能源属性外,绿证在发展过程中逐步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功能。如中国绿证可 在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中发挥作用,北美可再生能源证书作为碳减排证明在加利福 尼亚州碳交易市场中得到应用。国际绿证I-REC的用途主要包括: (1)以国际认可的方式满足外向型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述求 加入RE100的企业及其供应链是国际绿证的主要需求方。RE100(100% Renewable Electricity,旨 在推动企业向使用100%可再生能源电力过渡)由TCG(The Climate Group)和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合作发起,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倡议组织,加入RE100的企业需 要致力于100%使用可再生能源。截至2023年10月,已有421家企业加入了RE100,包括苹果、谷歌、 西门子及微软等,这些企业会进一步要求其供应商承诺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比例。RE100认可的绿 电使用方式包括:①自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发电;②直接采购绿电(与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签署电 力采购协议—Power Purchase Agreement,即PPA);③通过电力供应商(售电公司、电网公司)间 接采购绿电;④购买绿证;⑤被动采购绿电。可见,绿证是证明某企业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重要 凭证,其中I-REC是RE100成员企业广泛认可的国际绿证。 (2)塑造企业的绿色低碳形象,提升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绿色低碳已成为企业塑造和提升自身形象、开展对外宣传的重要抓手。企业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既有利 于吸引绿色投资者,也有益于打造企业绿色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绿证具有供应规模较大、 交易方式便捷和成交价格适中等优点,诸多企业青睐于购买绿证,主动开展宣传工作,有效塑造企业形 象。如2022年的GCMC全球碳管理大会使用I-REC等多种方式,抵消了会议产生的31 t CO2当量,实现 了碳中和。国内多家企业在2023年开展了I-REC的集中采购工作,逐步打造100%使用可再生能源电力 的品牌形象。 国际绿证I-REC的运行机制和特点 I-REC体系得以顺利运转,受益于I-REC基金会、签发机构(Issuer)、注册方(Registrant)和参与方 (Participant)的有机协同。I-REC 基金会是位于荷兰的国际组织,负责I-REC的相关机制设计和管理 协调等。签发机构是由I-REC基金会授权给一些国家/地区的当地机构,负责发电设施的登记、监督和 核实发电数据报告,根据报告的发电情况签发I-REC;对于当地暂无签发机构的国家,统一由位于英国 的GCC(Green CertificateCompany)签发。发电设施必须在I-REC系统中注册才能完成I-REC的签发, 注册方是负责注册发电设施并请求签发I-REC的个人或组织。参与方是I-REC登记注册系统中拥有账户的 个人或组织,可以开立交易账户和抵消账户,抵消账户中的绿证用于注销,不能再次交易或转移。在我 国,南网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CSGCM,系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是我国境内首家官方认 可的国际绿证签发机构,负责南方五省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海南)、香港和澳门的发电机组 注册和国际绿证签发,其他省区目前仍由GCC签发。本国用电企业只能购买境内项目开发产生的I-REC, 对应的环境权益全部留存于国内。根据 RE100 绿电技术标准中的“地域市场边界”(Geographic market boundaries)原则,用电企业只能购买本地市场的绿证,即中国的用电企业只能购买我国发电项目产生 的I-REC等绿证,而他国用电企业也仅能购买该国境内项目产生的绿证。因此,我国发电项目开发的国 际绿证并不会被境外企业采购使用,其购买方还是我国境内企业,不存在环境权益外流的问题。 I-REC在国内的签发量总体大幅提升,但2023年出现下滑趋势,电站注册和绿证签发业务的市场规模较 为有限,注销量持续高位运行。据I-REC官网统计,我国I-REC累计签发近2亿张,其中2015年仅为10万 张,2020—2022年分别为1 290万张、2 554万张和8 819万张,2023年1—9月为4 950万张(较2022年 同期的6 728万张下滑了约26%,占全球签发量的23%)。截至目前,尽管I-REC签发量大幅增长,但受 制于电站注册和绿证签发业务的低收费模式,带来的累计收入极为有限,以南方五省区为例,该项收入尚 不足以完全覆盖为此项业务投入的成本。2023年1—9月,我国I-REC注销量为3 029万张,占全球注销量 的22%。I-REC的市场价格大幅低于中国绿证,在我国水电项目签发量占比最高。从成交价格来看,依据 Redex等平台的交易结果不完全统计,我国水电的I-REC价格约为1~2元/张,风电光伏的I-REC价格约为 3~4元/张,依然维持低位运行趋势。截至2023年10月,中国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中国绿 证累计成交量5 740万张,约为我国I-REC累计签发量的30%;中国绿证最新成交均价30元/张左右,为 I-REC的10~30倍。2023年1—9月,I-REC在我国签发的项目数为2 921个,其中水电项目为1 610个, 水电I-REC签发量为3 140万张,水电项目数占比为55%、签发量占比为64%。 相关建议 结合外向型企业的典型应用场景,逐步推动中国绿证的国际互认 目前绿证的应用场景有限,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关于做好2023—2025年部分重点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 放报告与核查工作的通知》(环办气候函〔2023〕332号),给绿证与碳市场的衔接带来了不确定性,同 时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最新表述中明确排除了绿证的应用。由于“RE100”倡议的国际认可度, I-REC具备在外向型企业中应用的典型场景。受制于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当前外向型企业普遍面临较大 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为积极落实1044号文件提出的“推动绿证国际互认”相关要求,考虑到国际磋商具有较 大的不确定性,为了充分保护我国市场主体、有效支撑我国外贸企业,建议在一定时期内支持外向型企业 过渡性使用国际认可度较好、市场竞争力较高的I-REC,为持续夯实绿证应用场景、逐步实现绿证互认提 供实践经验,彰显我国能源电力行业推进开放合作的大局意识。 允许过渡期内的存量水电项目选择性开发绿色权益资产,实现水电企业、外向型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多方共赢 我国I-REC主要由水电项目开发,具备市场供应规模大、成交价格低廉等优势,有效支撑了外向型企业的生 产和出口,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水电企业获取收益、外向型企业顺利出口、地方政府发 展经济的多方共赢。考虑到我国可开发的水电项目大部分已投产,且每年均产生巨额的水力发电量,为避免 这些绿色权益资产收益的流失,建议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存量水电项目选择性开发绿色权益资产,并逐步向无 偿划转的中国绿证过渡,减轻我国水电绿证大规模核发后对有限绿证应用场景的冲击,也为新投产水电项目 核发绿证的市场化交易提供价格参照和经验借鉴。 充分发挥电网企业的数据和技术优势,实质性支持国家部委的绿证分发和划转等工作 中国绿证相关数据具有复杂程度高、数据量大和涉及信息安全等特点,亟需电网企业的有效支持。绿证相关 数据涉及上网电量、补贴电量、跨省区电力交易及省区内电力交易等,分布在不同的技术系统内,需要专业 技术人员长期提供多源数据采集和数据动态校核等服务;绿证涉及海量用户,签发带来的数据量和工作量大, 例如,仅广东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商就高达十余万家,而部分小规模的发电商甚至需要聚合才能完成最低一 个绿证的签发;信息安全是电力行业的生命线,也是国民经济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国际相继发生了“伊朗震 网事件”“乌克兰断电事件”及“委内瑞拉大规模停电事件”等多起重大信息安全事件,绿证相关数据的报送 不可避免会带来新的信息安全难题,需要电网企业信息安全防护能力的强有力支持。建议充分考虑实际工 作难度,由电网企业实质性支持绿证分发和绿证划转等具体工作。 结束语 总体来看,参考国际绿证发展经验,为助力中国绿证走向世界,首先应加强国际合作,了解以RE100为代表的 跨国公司行动联盟、非主权实体制定的国际规则等,与国际规则制定方深入沟通,为推动绿证国际互认奠定基 础;其次打铁还需自身硬,应加强对绿证的注册、签发、交易及注销等过程的监管,以市场化机制提升绿证运 行的透明性;最后强化政企联动,主管部门应进一步了解企业实际痛点难点,基于实际需求持续优化相关机制 的设计,更有效推动中国绿证市场的平稳扩容和国际化进程。EA  ...

home-tab2-3 一带一路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了高达4,5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以推进太阳能硬件和系统的集成,包括创建一个致力于开发现代化电网控制技术的资本运营机构。 尽管,目前太阳能仅占美国电力的3%,但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需要增加数百吉瓦的太阳能容量。DOE正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将大量太阳能电量安全可靠地引入电网,并可以确保在这些安装中使用美国制造的硬件。 能源部长丹·布劳耶特(Dan Brouillette)说:“美国的太阳能使用量正在上升,资助创新的研发项目将确保我们使用的技术使美国经济受益,同时安全地为所有美国人提供可靠的电力。”太阳能技术办公室(SETO)2021系统集成和硬件孵化器资助计划将在两大领域推进太阳能:系统集成和硬件的孵化器。 一、系统集成 当今的电网使用多种能源来发电,电网的能源结构正越来越多元化、经数字化和复杂化。将太阳能可靠、安全地连接到电网,无论是作为光伏地面电站还是户用和工商业系统,都将面临以下两个主题领域的挑战。与三个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两所大学合作开发的新的《网格形成逆变器研究路线图》将有助于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而指导研究,鼓励美国的大学,公司,非营利组织以及州,地方和部落政府在此主题下提出申请。 能源部寻求创新项目: 电网形成技术研究联合会:2500万美元,1个奖项 电网形成技术自动协调逆变器和其他资源在电网中启动和维持。SETO和风能技术办公室(也在EERE内)将支持成立一个联合体,以推进电网形成技术的研究和全行业合作,并确保这些技术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运行。 将表后太阳能资源集成到公用事业数据系统中:600万美元,2-3个奖项 集成通信系统,能够消化分布式能源的传感器测量值,尤其是光伏系统的仪表后测量值,是公用事业管理电网所必需的。这些系统将提高光伏系统的可视性,并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和运行更加灵活可靠。选定的项目将获得20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二、硬件孵化器 2019年,美国有90亿美元用于光伏硬件采购,只有不到一半用于美国本土硬件。美国太阳能硬件制造业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促进能源安全。本专题旨在通过更快地将创新技术推向市场,增加美国太阳能制造业,也只有美国的营利性实体可申请本项资金。 能源部寻求创新项目: 1. 产品开发:600万美元,6-12个奖项 本主题领域的目标是将新技术和制造工艺引入原型阶段,并开发和验证商业成功的途径。选定的项目将获得50万至15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2. 产品开发和演示:800万美元,1-4个奖项 用于产品或解决方案进行中试规模的测试和演示。例如,太阳能硬件的大批量或高产能制造工艺;生产大量用于现场测试和验证的设备;以及用于试验新硬件的演示系统(如微电网)。选定的项目将获得15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12月8日,英国驻华大使馆联合国际能源署在京举办《世界能源展望202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来自中英政府、学界及业界的代表与会,解读该报告的分析结论,共同探讨2020年后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机遇。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评估认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投资将下降18%,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7%。预计今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2%,天然气需求下降3%,石油需求下降8%,煤炭用量下降7%,与可再生能源小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能源产业造成较大损害,其影响还会持续多年。着眼未来十年关键时期,报告深入探讨了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且研究消除疫情影响的不同途径。 基于疫情等主因,以及最新的能源市场数据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还研究了既定政策情景、经济复苏延迟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新情景下的不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所有上述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均预期实现快速增长,太阳能成为新的“电力龙头”,其相关技术创新处于发电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在既定政策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未来10年80%的全球电力增长需求,并在2022年后将每年刷新新增装机纪录;煤炭需求将不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煤炭在2040年能源比重中将降至20%以下,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2039年趋于平稳;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长30%,增长主要来源于南亚和东亚。 而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清洁能源政策和投资激增能使能源系统步入全面实现可持续能源目标(包括《巴黎协定》、能源获取和空气质量目标)的正轨。国际能源署认为,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所描绘的雄心勃勃的途径有赖于各国和各企业及时全面地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而实现2050年之前全球净零排放,需要各方在未来十年继续付出不懈努力。 会上,英国驻华大使馆、国际能源署相关代表发表了视频致辞。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虎,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气候公使Nick Bridge,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及展望部主管Tim Gould,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就“中国与国际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12月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中国加速低碳进程》白皮书指出,工业和交通领域电气化加速,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零碳行业的快速部署,有助于中国顺利完成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值的目标,并将进一步助力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BNEF指出,中国目前约9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等领域,基于“加速转型情景”,中国应该在2023年前构建规模更大、更清洁化的电力系统,即将交通、建筑、工业领域的直接电气化进程提速,并进一步普及零碳能源供应。电气化加速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实现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其二提高零碳电源渗透率,其三用零碳氢气取代化石电源。 基于“加速转型情景”,BNEF预计,中国电力行业排放量最快有望于2024年达峰,此后将迅速下降,尽管用电需求仍将不断上升,但年度碳排放量将以1.5亿吨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50年,电力将占中国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53%,其中,92%的电力将由光伏和风电为主的零碳能源提供。 BNEF中国研究负责人寇楠楠表示:“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清洁能源技术,对全球各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都大有益处。” 事实上,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继续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并网风电2.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0亿千瓦;预计到今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1.3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将上升至43.6%。 “我们认为,中国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完全不是问题,挑战在于达峰之后如何快速实现碳中和,加速电气化无疑是一大有效途径。”BNEF高级分析师刘雨菁称,“中国应继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优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环境,同时通过更清洁的创新方案来降低对煤电的需求。”她强调,充分调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将助力中国经济加速低碳转型。 毋庸置疑,中国在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各关键低碳技术领域将吸引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新增投资。除了日渐成熟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氢能也将是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将为中国工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创造新机遇。 氢能未来的定位是解决难以减排行业的碳排放,如钢铁、水泥、建筑物、运输等行业。虽然中国氢能应用的试点首先在交通领域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交通是氢能唯一或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BNEF指出,工业、电力和建筑物等领域的氢气需求都有可能呈现明显增长。 其中,氢燃料发电等零碳可调度电源对于电力系统加速减排至关重要,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虽低,但无法确保全天候供电,氢气则可以作为重要的调度能源。BNEF指出,过去5年,制氢电解槽成本已降低40%,如果能实现规模生产,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中国目前是电解槽成本最低的国家,如果要在制氢电解槽等新兴技术行业领先全球,应该制定更为明确的政策鼓励机制,帮助钢铁和水泥等脱碳“困难户”转用氢气。 刘雨菁指出,虽然要实现于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任重道远,但中国此举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博慈善基金会全球气候与环境项目负责人杨爱伦也对中国低碳转型予以了极高评价,称随着全球从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渐恢复,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在气候变化上投入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其不仅将收获一个低碳社会,更将为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出席。 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出席。(图片来源: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李克强表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始终相互尊重,奉行睦邻友好政策,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俄携手合作,抗击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多次通话,引领两国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在世界经济严重萎缩、全球贸易投资低迷背景下,两国合作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很多领域还有新的进展,贸易紧密度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能源等战略大项目稳步推进,远东及地方合作取得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更好总结合作成果和经验,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克强和米舒斯京听取了韩正,国务院副总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孙春兰,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胡春华,以及有关机制俄方负责人、俄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副总理戈利科娃、诺瓦克、特鲁特涅夫、切尔内申科等的工作汇报。 两国总理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高效务实的工作,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李克强指出,中俄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中方愿将共建“一带一路”同俄方发展战略更好衔接,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基石,推动经贸、能源、农业等合作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打造开放合作新领域,在联合制造、和平利用核能、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等领域加快合作步伐。继续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教育、青少年、旅游、冬奥会等领域合作,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 李克强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指出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是具有成长性的大市场。中方愿同俄方共享发展机遇,扩大相互开放,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俄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米舒斯京表示,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俄中相互支持帮助,各机制、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高效运转,充分体现了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俄方愿同中方团结一致,携手抗疫,加强疫苗、医药研发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尽快回到增长轨道,促进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挖掘数字经济合作等新增长点。俄方祝贺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愿加快推进两国航天合作。办好两国科技创新年,加强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等领域合作。深化人文文化交流,密切地方合作,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战略协作,推动俄中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两国总理共同宣布通过《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及双方金融、海关、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文件。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参加上述活动。...
11月19日,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顺利完成对墨西哥大型清洁能源平台公司Zuma Energía(简称“Zuma能源”)并购项目的交割。这是中国电力企业在墨西哥电力市场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资,也是拉美地区今年以来交割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购项目。 能源是墨西哥领先的清洁能源独立发电商,专注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和运营,目前拥有4座总装机容量为81.8万千瓦在运新能源电站,4座电站均地处墨西哥风光资源较好区域。 国家电投于2018年底提出到2035年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家电投实现“2035一流战略”的必经之路。中电国际作为国家电投境外开发主力平台,致力于成为国家电投国际清洁低碳能源投资平台、国际综合智慧能源开发平台、国际先进能源技术引进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家电投的电力装机容量达1.6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3.3%,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是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最高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此次收购墨西哥新能源项目后,国家电投拥有境外发电装机容量达605.8万千瓦,70%为清洁能源,境外业务覆盖46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7个。...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最新一版短期能源展望,预计美国电力部门天然气发电厂发电量占比将从2019年的37%增至2020年的39%。2021年,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预计天然气份额将下降至33%。 煤炭发电量的预测份额从2019年的24%下降到2020年的20%,然后在2021年增加到25%。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2019年的18%上升到2020年的20%和2021年的22%。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增加是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的结果。 EIA预计2020年和2021年,核能发电量将下降约2%,反映出近期和计划中的核能发电能力将退役。近年来,美国核电站在美国发电量中所占份额仍接近20%。 EIA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发电来源,预计美国电力部门将在2020年新增23.2吉瓦的风电容量,并在2021年新增7.9吉瓦的风电容量。预计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量在2020年将增长12.8吉瓦,2021年将增长13.0吉瓦。 EIA预测,美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较上年减少2.6%后,由于所有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减少,到2020年将减少10%。EIA预计煤炭排放量将比2019年下降18%,石油排放量将比2019年下降13%。排放量的下降是由于应对新冠疫情而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能源消耗减少。EIA预测随着经济复苏和能源使用的增加,2021年美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6%。...

 

测量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测量漂移的问题。这种漂移现象不仅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后续的决策和判断产生误导。因此,了解漂移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漂移现象及其影响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漂移是指测量设备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设备品质如何卓越,无论其置于地球何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结果都会有所差异。 在设备使用的初期,我们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符合预期的测量数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效果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汽车里程表、卷尺,或是溶解气体分析(DGA)监测系统,无一例外。无论使用哪种测量设备,它们都会经历磨损、污染、老化、变形等过程,从而导致性能发生变化。无论是高科技测量设备,还是肉眼测量或手动测量,都难以避免这种变化。 简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被测量的对象保持恒定,由于设备性能的变化,测量结果也会逐渐偏离真实值,直至失去信任度。 二、溶解气体分析(DGA)中的漂移 在电力变压器等关键对象的DGA中,漂移现象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一旦测量结果失去可信度,那么维护决策的制定以及误报的判断将无从依据。 对于基于红外光的DGA来说,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测量气体样本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进而计算出光通量。气体浓度越高,通过传感器的光就越少。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光DGA的漂移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引起: 1.光源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光源会逐渐变暗。 2.光学部件污染:污垢、灰尘、油污和其他物质会附着在光学部件上,导致光输出变暗。 这两者都会导致红外光变暗,进而影响到光通量的测量。当光线变暗时,检测到的光通量减少,测量设备会错误地判断气体含量高于实际值,从而引发误报,导致不必要的维护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维萨拉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有效消除DGA中的漂移现象,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萨拉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线DGA中的漂移?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维萨拉在研发Optimus™在线DGA监测系统时,深入考虑了多个潜在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 针对红外光漂移这一关键问题,Optimus™搭载了由维萨拉自有洁净室制造的超稳定微辉光光源。该光源经严格测试,其生命周期可长达数十年。与传统光源相比,它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明亮,显著减少了因光源老化导致的测量误差。 此外,为了应对污垢和灰尘对光源的影响,Optimus™采用了密封设计,有效防止了污染物的侵入,从而保证了光源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即便采取了上述措施,也不能完全消除漂移现象。 四、Optimus™利用其“秘密武器”消除漂移的影响 维萨拉研发了一种红外参考测量技术。即使面临引发漂移的各种不利因素,它也能输出稳定可靠的DGA结果,为用户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 Optimus™在每个测量周期内进行两次测量。当系统进入真空状态时,它会报告红外微辉光的最大光通量,然后用提取的气体重复测量。由于最大光通量已被准确记录,可以据此准确地测量气体中吸收的光量,并成功消除漂移的影响,进而提供可靠的DGA读数。 因此,无论Optimus™运行时间多久,其测量结果都将与首次开机时一样可靠。当您能够充分信任测量数据时,便可以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来源:‍电气时代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测量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测量漂移的问题。这种漂移现象不仅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还可能对后续的决策和判断产生误导。因此,了解漂移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一、漂移现象及其影响 作为一个专业术语,漂移是指测量设备普遍存在的现象:无论设备品质如何卓越,无论其置于地球何处,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结果都会有所差异。 在设备使用的初期,我们可以获得准确可靠、符合预期的测量数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测量效果会发生改变。这种变化是普遍存在的,无论是在汽车里程表、卷尺,或是溶解气体分析(DGA)监测系统,无一例外。无论使用哪种测量设备,它们都会经历磨损、污染、老化、变形等过程,从而导致性能发生变化。无论是高科技测量设备,还是肉眼测量或手动测量,都难以避免这种变化。 简而言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被测量的对象保持恒定,由于设备性能的变化,测量结果也会逐渐偏离真实值,直至失去信任度。 二、溶解气体分析(DGA)中的漂移 在电力变压器等关键对象的DGA中,漂移现象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一旦测量结果失去可信度,那么维护决策的制定以及误报的判断将无从依据。 对于基于红外光的DGA来说,其核心原理在于通过测量气体样本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进而计算出光通量。气体浓度越高,通过传感器的光就越少。在实际应用中,红外光DGA的漂移问题主要是由以下两方面因素引起: 1.光源老化: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光源会逐渐变暗。 2.光学部件污染:污垢、灰尘、油污和其他物质会附着在光学部件上,导致光输出变暗。 这两者都会导致红外光变暗,进而影响到光通量的测量。当光线变暗时,检测到的光通量减少,测量设备会错误地判断气体含量高于实际值,从而引发误报,导致不必要的维护成本增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维萨拉公司开发了一种创新的解决方案,旨在有效消除DGA中的漂移现象,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维萨拉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在线DGA中的漂移? 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漂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维萨拉在研发Optimus™在线DGA监测系统时,深入考虑了多个潜在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了优化。 针对红外光漂移这一关键问题,Optimus™搭载了由维萨拉自有洁净室制造的超稳定微辉光光源。该光源经严格测试,其生命周期可长达数十年。与传统光源相比,它能够在更长的时间内保持明亮,显著减少了因光源老化导致的测量误差。 此外,为了应对污垢和灰尘对光源的影响,Optimus™采用了密封设计,有效防止了污染物的侵入,从而保证了光源的稳定性和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然而,即便采取了上述措施,也不能完全消除漂移现象。 四、Optimus™利用其“秘密武器”消除漂移的影响 维萨拉研发了一种红外参考测量技术。即使面临引发漂移的各种不利因素,它也能输出稳定可靠的DGA结果,为用户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 Optimus™在每个测量周期内进行两次测量。当系统进入真空状态时,它会报告红外微辉光的最大光通量,然后用提取的气体重复测量。由于最大光通量已被准确记录,可以据此准确地测量气体中吸收的光量,并成功消除漂移的影响,进而提供可靠的DGA读数。 因此,无论Optimus™运行时间多久,其测量结果都将与首次开机时一样可靠。当您能够充分信任测量数据时,便可以作出更明智的决策。 来源:‍电气时代    编辑:朱金凤    责编:史海疆    审核:常海波...
“随着我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其对电网安全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国家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裴哲义呼吁。时隔十年,大基地再次成为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焦点。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当千万千瓦级基地风电大规模并入电网,并网点的电压稳定、频率稳定对电网安全至关重要。如何安全稳定的接入电网,对开发企业、整机商和电网将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2020年5月16日,「麒麟学院」在线举办“大基地时代——决战风电并网”思辩会。裴哲义与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所发电控制与电网工程实验室主任李文锋,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导谢小荣,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技术管理处处长李国庆,金风科技电网技术总工程师乔元等多位电力并网专家同台论道,共同探讨大基地时代如何决战风电并网。以下是嘉宾精彩观点摘要: 切实重视特高压输电条件下风电并网的有关技术问题   国家电网调度控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裴哲义 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呈逆向分布,大规模风电基地等一次能源集中在西部,而用电负荷集中在中东部,客观上需要长距离大功率远送才能把西部丰富的绿色风电送到中东部的负荷中心,特高压直流输电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应运而生,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特高压直流输电自有的技术特性也给新能源并网提出了新的要求。 风电涉网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例如,新能源机组电网适应性不足,不具备高电压穿越能力,因而存在大规模脱网的风险;新能源高占比下系统频率和电压调节能力持续下降;多电力电子设备交互作用复杂,振荡问题凸显;风电频率耐受及调节能力不足。这些都将成为未来大规模风电基地并入电网时的潜在风险点。 2020年将发布新版《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根据新修订的标准(征求意见稿),新能源的故障穿越包括低电压穿越和高电压穿越,其中低电压要求为0.2pu,高电压要求为1.3pu;新能源的频率适应性范围为48-51.5Hz;新能源可以通过控制去实现惯量响应和一次调频特性;根据实际电网需要开展风电场并网次/超同步振荡分析及防控措施专题研究。 为了维护电网安全稳定,建议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一是要落实《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相关要求,不符合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依法承担民事或刑事责任;二是加快《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19963-2011)》等国家和行业标准的修订工作,指导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三是加快完成存量风电涉网性能整改工作;四是配套开展无功补偿装置改造;五是不断提高装备制造水平。 未来我们面对的一个很大挑战就是调节能力。风电和光伏都是波动性能源,它需要调节电源,其中储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具体到一个电网需要配多少储能,怎么配储能,这与当地的电网情况和配储能的功能有关,需要进行论证。但未来新能源场站配置储能,应该是一个方向。 大基地风电并网必须关注惯量、电压、频率和阻尼控制,才能满足电网电压稳定要求   中国电科院电力系统所发电控制与电网工程实验室主任 李文锋 新能源发电正加速由辅助电源向主力电源转变。随着新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高,以同步机为主导的网源协调特性逐渐向电力电子化特性方向演变。 同时,伴随特高压交直流快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直流输电规模的阶跃式提升,系统强直弱交矛盾突出,扰动能量冲击增大,影响范围广,呈现全网一体化特征。 随着电源和电网结构的变化,电力系统的惯量、电压、频率、阻尼控制等基本特性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特性认知、稳定控制、安全防御等方面,需要在标准上提出新要求,在工程上提出新措施。 就技术要求而言,新能源场站的电压和频率耐受能力原则上与同步发电机组的电压和频率耐受能力一致;含新能源场站应具备一次调频、快速调压、调峰能力,且应满足相关标准要求;电力系统应具备基本的惯量和短路容量支持能力,在新能源并网发电比重较高的地区,新能源场站应提供必要惯量与短路容量支撑;接入35kV以上电压等级的分布式电源应具备一次调频、快速调压、调峰能力,其电压和频率耐受能力原则上与同步发电机组的电压和频率耐受能力一致。 此外,应研究、实测和建立电力系统计算中的各种元件、装置及负荷的详细模型和参数。计算分析中应使用合理的模型和参数,以保证满足所要求的精度。计算数据中已投运部分的数据应采用详细模型和实测参数,未投运部分的数据采用详细模型和典型参数。 双馈机组和直驱机组在大基地的电压稳定上都能通过自身特点和系统配合,实现系统性能最优,满足大基地条件下的电网电压稳定要求。 随着未来电网发展,常规电源的惯量基本保持在一定水平,只能从新增的新能源来增加。因此,风电可以参与调频,我国前五大风电机组厂家都具有惯量和一次调频技术能力。 避免次同步振荡要重视前期风险评估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导 谢小荣 次同步振荡主要有三大危害。电磁振荡会造成风电机组撬棒电路损坏,危及风电场中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电磁振荡会造成机组过电压/电流,引起保护装置动作,导致风电机组脱网事故的发生;谐波和间谐波会影响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可能造成风电场不能顺利并网,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为避免次同步振荡,建议在电源规划和建设方面,要重视机组选型与控制参数设计、风电次同步振荡风险评估;要布置必要控保装备;在大基地投产运行后,要有广域监测、预警与保护(紧急控制)系统。 从电网侧看,直驱风机以变流器特性为主;双馈风机则约70%是一个异步机,还有约30%是电力电子变流器。 双馈风机对电网的作用有两个,第一是感应发电机效应,这个对次同步振荡有一点影响。严重时,一个串补输电系统,双馈风机的感应发电机效益与控制的相互作用,可能会使得风险增加。 对于特高压交流串补场景,双馈电机的负电阻特性会产生次同步振荡风险。但是对弱电网来讲,直驱和双馈,都有电力电子的控制,可能都会有次同步振荡的问题,需要相关方采取足够关注,在技术改进上采取措施。 所以对风电设备电网接入场景要综合分析,这其中控制产生的感应发电机效应占主导地位,还是由变流器的控制占主导地位?没有一个标准答案,要根据具体的系统分析来看。 开发商需要系统处理平价上网与新导则的双重要求   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技术管理处处长 李国庆 从开发商角度来看,新导则颁布将会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发电设备的电网适应性,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平价上网政策环境下,需要在项目的各个环节都能够节约成本降低造价,要做到从前期资源测试、微观选址、设备选型、工程建设和生产运维全生命流程的科学管控。 对于占主要成本的主机价格,需要从设计、制造、运输、施工等环节跟开发商一起让主机既符合并网导则的技术要求,又要让造价符合平价上网的经济要求。各开发商的招标文件中提出导则技术要求,主机厂商要快速推进符合并网导则的各种认证试验工作,才能进入招标范围。 提到储能,建设电网友好型新能源项目,这是行业发展的需要。目前配合新能源电源建设的储能技术标准还不完善,接入技术标准、容量比例、新能源加储能建设模式的项目经济型平价等还需要技术和政策的协调配合,需要网源设备等各方通力合作。 风机设计要有裕量和一定的升级空间   金风科技电网技术总工程师 乔元 平价上网时代大家越来越重视成本。但是这个账如果细算下来,为了维持20年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行,风机不能只满足眼下标准要求来设计,应该预留一定空间来应对未来可能的升级需求。 我认为光伏和风电在新能源比例较高的电力系统环境应该参与系统的调频,例如像大基地这类场景,新能源电源局部占比较高,如果能够参与系统调频对系统的安全稳定更有意义。 一次调频在系统中应用,应该区别对待新能源和传统电源的特点,发挥各种的优势,就像排兵布阵一样。以新能源一次调频为例,它的特点是响应速度快,可以第一时间响应系统的频率变化,弥补传统电源在一次调频方面的响应速度,但是要注意到新能源本身源端不受控的问题。所以要扬长避短做到与传统电源的优势互补,实现电网系统的频率最优调节。  ...
本文对调度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软件在大港油田电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描述了软件数据库采用铭牌值设置参数的具体方法,重点详述了参数的收集及计算方法。同时,对使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使用经验。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电力公司 张晓莉 大港油田电网是110 kV、35 kV电压等级电网,共有45个变电站,其中110 kV站9个。在用的调度自动化系统是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PCS-9000 EMS调度自动化系统,适用于调度集控无人值守模式。在调度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软件(PAS)的使用方面,应用的主要功能是状态估计和调度员潮流。状态估计主要用于检查错误遥信、遥测,计算结果为自动化维护人员使用;调度员潮流主要用于预测有功潮流,帮助调度员预测电网运行方式改变后潮流的变化情况。   1 油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高级应用软件使用情况 1.1 状态估计的应用 根据油田电网的实际情况划分了12个电气岛,人工排除非综合自动化站、负荷轻(容易被误判)的变电站11个。 遥信和遥测预处理总表、可疑数据和不合格量测表是维护人员需要经常浏览的画面。通过定期监视画面可以观察错误的遥信和遥测。主要内容包括遥信、遥测、有功不平衡、无功不平衡、并列母线误差大、档位电压不匹配和PQI不匹配等信息。以下情况是状态估计在油田电网运行中发现的典型问题: 1)状态估计报东某变电站201有功功率P数值为0,工作人员去现场重启201测控装置后正常。 2)状态估计报某平台变电站35 kV Ⅴ母线电压为0。检查运行方式为母线并列运行,Ⅳ母线电压遥测正常,Ⅴ母线电压量测出现异常。 3)状态估计报王某变电站2#主变压器6 kV侧无功功率为0。当时2#变压器6 kV侧电流为189 A,有功2.04 MW,无功遥测异常。 4)状态估计报某变电站6 kV出线开关-2刀开关位置错。检查6 kV出线开关合位,线路有负荷,刀开关位置与实际运行状况不符。 5)状态估计报乌某变电站1#变6 kV侧 IPQ不匹配,检查PQ值过小,有功仅0.01 MW,与电流37 A明显不符。 由上述内容可以看出,状态估计能比较准确地定位错误遥信和问题遥测,在保障电网安全运行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 1.2 调度员潮流的应用 油田电网调度员潮流计算软件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调试,在参数准确、软件系统稳定的情况下,可以预测区域电网有功潮流变化。目前,在油区北部、中部电网初步实现潮流预测功能。潮流计算数据中有功功率接近实际数值,误差小于5 %。下表为油田某35 kV变电站两条进线改变运行方式时,潮流计算值和实际值的对比。其中“-”表示潮流方向为流入母线方向。 潮流软件的应用可以改变调度员凭经验预测潮流变化的现状,提高调度工作的科技水平。还可以应用于按需量缴费的变电站,对电源进线进行有功潮流预测,帮助调度员及时调整运行方式。 2 调度自动化系统PAS参数的收集与计算 状态估计计算结果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参数库录入的参数是否准确,电网模型是否完整,与实际运行情况是否相符。调度员潮流的计算是以状态估计为基础进行的,它读取的是状态估计断面,因此潮流计算也依赖于准确的参数库。在高级应用软件中,需要录入数据库的参数主要包括主变压器、线路和电容器等。 2.1 参数的查找与录入 与SCADA对应逻辑库、物理库相似,状态估计对应Rtnet库。在参数库中,录入的参数包括变压器、线路、电容电抗器和发电机。输入方式包括铭牌值输入、标幺值输入和有名值输入。经过对几种录入方式比较,针对大港油田电网的实际情况,选择参数录入方式为铭牌值输入,下面对录入方法进行介绍。 2.1.1线路参数 录入的内容主要包括线路类型和线路段两项。 (1)线路类型 线路类型数据库界面如图1所示,录入电网所有线路的型号,对于每一种线路型号,需要录入名称(如YJV22-26/35)、每公里正序电阻以及每公里正序电抗。对于海缆还需要录入每公里充电功率。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架空线来说,不同的架设情况(线路选择的塔型、导线排列方式不同)每公里的电抗也会出现差异,这样的导线要按不同线路型号进行处理,需要收集具体参数进行计算,得出不同线路的百公里电抗值填入数据库。 (2)线路段 对于线路段需要录入的内容如图2所示,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1)线路名称:填库自动生成。 2)输入方式:铭牌值输入。 3)线路类型:在上面录入的线路类型中选择本线路对应的电缆/架空线型号。 4)导线长度:本段导线长度,注意如果一条线路由不同型号导线构成,则要录入每段导线的型号及长度。如一条线路由出口电缆、架空线和电缆组成,则这条线路要分成三段录入,每段导线都要写明型号和长度。本系统中一条线路最多可以录入四种不同类型的导线。 2.1.2主变压器参数 主变压器参数选用铭牌值输入时,需要搜集主变压器铭牌,录入数据库的内容包括短路损耗(计算电阻)、短路电压(计算电抗)、空载损耗(计算电导)和空载电流(计算电纳)、主变压器档位情况以及电压分接头。 对于主变压器前四种参数可以从主变压器的铭牌上直接找到,分接头数据录入要按照以下方法进行。以某110 kV变电站主变压器电压分接头为例(110±8)×1.25%/(38.5±2)×2.5%/10.5kV 高压侧调档:额定电压110 kV,共17个档位,最低档1档,最高档17档,中点分头位置9档,不变额定高档、不变额定低档均为9,步长为1.25。 中压测调档:额定电压38.5 kV,共5个档位,最低档1档,最高档5档,中点分头位置3档,不变额定高档、不变额定低档均为3,步长为2.5。 2.1.3电容器参数 电容器的参数相对简单,只需要找到并录入额定无功和电压等级即可。 2.2 线路参数的计算 对于不同的导线,计算方法不同,主要计算的内容为交流电阻、交流电抗。 2.2.1架空线 根据导线型号,查出直流电阻、计算半径DS。根据查找到的内容进行如下计算: 1)将直流电阻换算成交流电阻,表达式为 R交流=1.3×R直流 (1) 2)输电线路等效电抗计算方法为 x=0.14451og(Deq/DS) (2) 注意:式(2)适用单导线线路,分裂导线不适用。大港油田电网输电线路都是单导线,故采用此公式。该公式计算的是单相导线电抗,可以直接录入数据库。根据杆塔型号确定相间距,计算出导线间几何间距Deq(mm)。 对于三相导线垂直排列、水平排列的线路,几何间距为       Deq=1.26×D×1 000 (3) 对于三相导线三角形排列的线路,几何间距为 Deq=3 D12D23D31      (4) 对于等边三角形布置的三相导线,几何间距为 Deq=D (5) 对于三相垂直排列或水平排列的钢芯铝导线,式(2)可以变为  x=0.14451og(1.26×D×1 000/0.88DS) (6) 式中,D为相间距,m;DS为计算半径,mm。 根据式(6),将查找到的架空线相间距和导线计算半径代入其中,计算出这种型号架空线的交流电抗值,并录入参数库。 2.2.2电缆 根据电缆型号查找手册,直接查出每公里交流电阻和交流电抗,录入数据库,没有其他计算工作。 2.2.3海缆 根据电缆型号查找手册找到每公里交流电阻和交流电抗。根据电缆的每公里电容参数计算出每公里的充电功率,并填入参数库。计算公式如下 P充电/km=(2π×50×每公里电容×线路电压等级对应的基本电压值2)/1 0002 (7) 大港油田目前唯一两条海缆是通往某平台的输电线路,电缆型号为HYJQ41,电容0.166 5 μF/km,线路电压等级为35 kV,经计算每公里充电功率为0.064 076 7。对于海缆来说,需要录入数据库中“每公里充电功率”一项,对于110 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架空线和电缆,则不需要录入此列。根据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出电网35 kV、110 kV各条线路参数。 3 问题与结论 PAS在发现问题遥信遥测、预测有功潮流变化方面取得成效,在大港油田电网实际运行工作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3.1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潮流计算结果中,无功功率计算不准确。无功在实际运行中数值一般较小,技术人员将计算结果与实际进行比对,发现无功误差较大,分析认为误差的产生可能与线路电抗参数不准或电网模型不完整有关。 2)对合环电流预测不够准确。环流计算值与实际值有出入,部分数据误差超过30%。经过比对认为,误差的产生可能与合环瞬间负荷分配与实际不一致有关,或与无功潮流计算不准、电网模型不完整有关。 3)潮流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较多,应用过程不够顺畅。目前应用的软件存在数据库不同步、填库出现前景丢失以及母联电流不能自动参与计算等问题,这些都有待生产厂家进行改进。由于在基础参数管理、软件系统等方面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使调度员潮流功能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继续努力,推动潮流软件的应用。 4)损耗计算数据不够理想,实际损耗与计算值误差较大。从目前所做的工作来看,有可能“铭牌值输入”方式不能满足线损计算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其他输入方式,如有名值输入(即实测参数),这就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合理安排线路停电时间。 5)线路参数不准确、电网模型不完整影响计算结果。这是影响潮流计算、损耗计算的一个重要问题。当线路的阻抗参数缺少或不正确时,线路的阻抗计算值和实际值相差较大,造成潮流计算数据误差。此外,参数不准确还会影响状态估计对不合格遥测的判断,由于参数不对,状态估计计算出的遥测量必然与实测遥测有较大出入,这时PAS就会报出错误的可疑遥测。油区一些变电站不是综合自动化站也是造成电网模型不完整的原因,因此无法采集遥信、遥测信号,而被设置排除计算。 3.2 经验小结 几年来,在状态估计的应用过程中,虽然存在很多问题,但电网遥测数据的准确性得到了提高,检查遥测遥信的方法也得到了改进。 调度员潮流功能虽然没能在调度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但是在对这项功能进行实际应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为大港油田未来开展调控一体化和智能电网建设起到一定推动作用,是探索先进技术在油田落地的有益尝试。 下面将近几年摸索出的经验进行总结,希望能给同行业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1)PAS使用的前提是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厂站数据较为齐全,电网模型完整准确。使用PAS最好的条件是:电网建设各变电站均为综合自动化站,电网结构和建模完整准确,这样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值。这种要求在调度员潮流的使用上显得尤其重要。缺少某些变电站远动数据,可以通过软件设置“厂站排除”,令该厂站不参与计算,这样做不会影响状态估计功能对错误遥测遥信的判断。但是,排除厂站过多,会使电网模型不完整,对潮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有很大影响。 2)基础参数要完整准确。Rtnet参数库必须录入正确的设备参数,才能保证计算结果的可用性。要求管理部门必须具备完整准确、及时更新的设备参数档案,充分应用生产管理系统对设备参数进行动态管理。同时要求技术人员要针对电网一次设备变化对参数库和电网模型进行及时更新。 3)制定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应建立相应管理制度,规范参数变更、提交、审核、录入和缺陷处理等各环节相关岗位职责,建立行之有效的工作闭环。 4 结束语 使调度自动化系统PAS在大港油田电网实际运行工作中发挥作用,仍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在生产管理、调度运行、软件改进、参数管理和计算工作等方面继续做大量工作,从而使这一技术能充分发挥作用,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油田的生产生活。本文只是作者对PAS部分功能实际运用的一些经验之谈,受个人水平所限,难免有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近日,中国西电集团绿色新能源充电系统成功送电并投入试运行,标志着集团多能互补微网系统解决方案及示范工程应用项目取得实际运行成果,成为了集团公司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推动“主业突出、相关多元”,“装备制造+智能化+互联网”转型发展的又一成功实践。 该示范项目位于集团所属西电宝鸡电气园区内,项目由光热、光电、风电等分布式能源、储能装置、能量变换装置和负载调配及监控、保护装置等构成的微电网系统,该系统将不同类型的分布式能源聚集在一个区域,既可以与外部电网并行运行,也可以离网独立运行,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功率平衡、运行优化、故障检测与自动保护、电能质量控制等智能控制。 智慧多能互补微网系统倡导多种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的理念,实现工业园区“供、储、配、用、管”五个环节的智慧用能解决方案。 在能源供给端:融合了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集热系统、风力发电系统,配合市电系统,实现了多种能源的综合供给、兼容互补,并通过多种清洁能源的利用,降低园区的用能成本,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能源储存端:融合蓄电池储电、固体储热两种方式,实现对电能、热能的存储后再利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弥补清洁能源间歇性、波动性的不足,稳定园区电网运行。同时,通过谷电储能、峰电用能、白昼储热、夜间用热的灵活用能方式,降低园区的整体运营成本。 在能源配送端:通过电力电子双向变换装置,实现交、直流配电网的互通互联,形成了柔性交直流混合配电微电网,以更好地接纳清洁能源,协调控制各种分布式电源,有效保证关键负荷的可靠性,提升微电网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在能源使用端:在园区常规用电负荷基础上,增加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系统,以及职工宿舍楼用热系统,充分利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实现经济、环保的能源消费方式。 在能源管理端:采用智慧能源管理平台,通过“互联网+”的手段涵盖能源的供给端、储存端、配送端和消费端,对各环节进行综合管理,根据负荷需求情况和气象情况、储能情况等因素,合理调配、综合调度各环节工况,使整个系统处于最经济运行状态。 该项目充分运用绿色节能理念,致力于提升园区内综合能源系统的智能化管理水平。项目建成后,不仅将为整个园区提供冷、热、电等多种能源的供应,以实现多种能源互补应用、能源梯次和循环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对环境影响,实现清洁能源多能互补高效利用。项目预计5月底前全部完工并投入运行。     中国西电集团将以此示范工程为契机,首先致力于在宝鸡地区打造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电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努力为国家绿色能源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能源互联网是互联网和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发展新业态,强化网络互联互通和先进信息、通信、控制技术应用,致力于构建具有清洁低碳、安全可靠、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智慧能源系统。用户处于能源消费端,可调节负荷互动是能源互联网在需求侧的重要应用场景,也是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推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在需求侧落地实施,总结了可调节负荷的内涵、技术应用场景和未来发展方向,有利于推动能源互联互通与共享互济,支撑国家能源技术革命、消费革命战略实施。 可调节负荷是什么? 可调节负荷是指能够根据电价、激励或者交易信息,实现启停、调整运行状态或调整运行时段的需求侧用电设备、电源设备及储能设备。包括工业企业生产负荷、生产辅助负荷、楼宇负荷、居民电器负荷及分散式储能、电动汽车等。 可调节负荷应用场景 参与电网调峰调频 夏季电网尖峰负荷持续攀高但持续时间很短,据统计三华地区仅为5-81个小时,峰谷差居高不下,给电网稳定、经济运行带来很大挑战;同时在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地出现节假日电网负备用容量不足等问题。在迎峰度夏(冬)期间,通过价格、激励、交易等机制利用可调节负荷有偿参与电网调峰,缓解时段性供需矛盾,为系统运行提供惯量支撑资源和调节能力,保障大电网稳定高效运行。 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我国将逐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新能源装机容量2030年预计达到13亿千瓦、2050年预计40亿千瓦,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反调峰特性,给电力系统的功率平衡带来巨大压力。利用市场化手段,在弃风、弃光、弃水时段,调动电制热储热、电制冷储冷、客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可调节负荷资源参与深度调峰,提升电网用电负荷,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利用。 促进客户能效提升 当前大量电力客户由于节能技术短缺、采集监测不足、缺乏优化调节手段,综合能效水平偏低。客户诉求已经从保障基本用能向满足安全低碳、优质价廉的能源供应与多元化服务需求转变,期待电网企业围绕可调节负荷提供差异化、定制化、一体化用能优化服务方案并付诸实践。利用可调节负荷的互动响应特性,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能够引导用户实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策略,提升用能效率。 可调节负荷发展概况 政策支持方面 国外陆续出台多项需求响应扶持性政策,将需求侧资源等同发电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充分保障了可调节负荷的市场主体地位。其中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第719号令和755号令都明确需求响应资源替代发电资源参与市场竞价;欧盟发布《能源效率指令》中规定各成员国应确保需求侧资源参与到批发和零售市场;澳大利亚能源市场委员会2019年7月颁布了《National Energy Retail Amendment》,该草案允许第三方需求响应提供商直接参与市场交易,并获得需求响应收益。 我国目前发布多项国家政策,鼓励发展电力需求响应,完善尖峰电价或季节电价机制。2017出台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支持、激励各类电力市场参与方开发和利用需求响应资源,提供有偿调峰、调频服务,逐步形成占年度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机动调峰能力。 市场机制方面 国外已建立政府监管,电网、负荷聚合商、电力客户积极参与的市场化模式,并实施资金补贴、辅助服务市场交易、需求侧竞价、实时电价等机制。其中,国外实施需求响应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电价加收、管制电费划拨、政府财政、电网节省投资等,资金规模大并且可持续。美国在近5年可调节负荷互动响应支出54.94亿美元,是国内的300多倍。 我国目前主要实施激励型需求响应,可调节负荷试点应用依靠政府、电网公司补贴。需求侧资源参与市场化运行的机制还不完善。未来亟需进一步明确可调节负荷在电力系统热备用、调峰、调频、新能源消纳等场景下的应用模式,扩大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点范围,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支撑可调节负荷应用常态化、规模化发展。 负荷控制方面 国外主要采用直接负荷控制和用户自主控制方式。澳大利亚政府发布并实施空调、热水器、水泵等需求响应接口强制性标准,为实现负荷调控提供了设备保障。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将建筑物需求响应能力及可调节负荷容量规模作为两项评价指标,鼓励楼宇积极参与负荷调控。 我国目前主要以用户自主控制为主。可调节负荷涉及设备品牌、型号众多,通信接口及协议不统一。同时设备范围覆盖广,存在通讯网络覆盖不全、通信延时较大等难题,从而导致可调节负荷信息监测共享、控制能力建设方面长期存在互联互通、网络延时障碍,限制了可调节负荷的应用场景和应用规模。 可调节负荷实施路径 推动可调节负荷调控关键技术攻关 开展可调节负荷实时感知与精准调控技术体系架构设计;研究负荷资源分层分区聚合优化的调节方法;推动建立面向工业、楼宇、居民、储能等用户的全网可调节负荷模型库与实时仿真平台;建成完善的可调节负荷与电网实时互动的技术支撑体系。 支持可调节负荷互动响应核心设备及系统平台研发 研制基于5G、国网芯的可调节负荷互动响应终端,统一负荷接入方式,提升数据采集处理效率;开发可调节负荷资源普查APP,现场录入用户设备信息并实时计算响应能力,解决传统普查工作中管控环节多、人力投入大等问题;研发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可调节负荷互动运营平台,能够支撑大规模可调节负荷的高效接入,实现可调节负荷的可观可测和高效调控。 建立可调节负荷技术标准体系和试验检测体系 研究建立涵盖数据模型、运行调控、安全稳定、仿真评估的可调节负荷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需求响应主站、互动响应终端、互操作、产品检验等测试规范;建成可调节负荷互联互通的试验验证环境,能够支持智能家电云平台、车联网平台、设备制造商云平台等统一交互,实现各类负荷资源的便捷聚合。 开展可调节负荷示范工程实践 我国因地制宜开展了多场景下可调节负荷试点应用。“三华”地区利用可调节负荷开展削峰需求响应,在政策引导下,目前“三华”地区可实现调峰能力达611万千瓦;同时华北地区已开展第三方独立主体参与电力调峰辅助服务市场试点,2020年一季度负荷侧参与调峰电量552万千瓦时,发放调峰补偿资金76万元,并在国内首次实现车网互动充电桩资源参与辅助服务的资金结算。西北和东北地区组织可调节负荷在新能源大发满发时,提升用电负荷,减少“弃风弃光”。 未来,在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引领下,大量由分布式能量采集装置、储能装置和各种类型负载构成的能源节点将实现互联互通,可调节负荷在电网调峰、促进新能源消纳、提升客户能效等方面的价值将被进一步挖掘,各方主体共同参与的可调节负荷“互联网+”市场化交易模式日渐成熟,最终实现可调节负荷广泛连接、精准感知、实时在线、互动交易、智能调节、可上可下,打造开放共享的能源互联网生态体系。  ...
基于无线对等式通信的智能分布式电网自愈技术 1.项目背景 国内各地市供电公司现阶段主要采用集中式或就地重合器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已取得较好成效。部分运行单位也在积极的探索优化方案,其中就地重合器式模式在电压时间型的基础上通过上设置分支级差,分段开关投入后加速功能,实现分支故障通过分支开关直接隔离,主干线故障通过首级开关跳闸,靠一次重合闸隔离故障区段并快速恢复供电,有效提高了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提高了电网运行效率。 在实际运行中,就地重合器式的自愈方案故障处理需要首级开关跳闸、一次重合闸及线路开关得电合闸等逻辑动作,这样势必会造成:一是隔离过程中会扩大停电范围,故障点前的非故障区域用户会感受到一次几十秒的短暂停电,且开关分合次数多;二是部分用户低压侧安装有低压脱扣装置(失压脱扣)在失压超过一定时间后脱扣,造成低压侧在配电网恢复供电后依旧处于脱扣状态,需要人工前往现场手动恢复供电,由此原因造成部分用户的实际供电可靠性并未提高;三是联络开关靠单侧失去压及延时判断是否转供,对于PT断线及转供后线路是否过载无法有效判断,造成大多数联络开关功能实际未投入。 通过现场实际问题,结合现场已有设备、通信情况。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智能分布式故障处理模式可做到故障停电范围最小,故障处理时间最快,达到选择性及速度性的最优解决方案。 2.实施方案 考虑目前5G覆盖不足问题,在现有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上增加4G无线路由器,实现馈线终端之间的对等通信,实现智能分布式缓动型故障处理模式。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应用于配电线路分段开关,配电终端与同一供电环路内相邻配电终端实现信息交互,当配电线路上发生故障,在变电站出口断路器保护动作后,实现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非故障区域的恢复供电。本次通过测试当地4G对等通信延时,可保持在40~500ms之间,设定终端之间信息交互等待延时1s。考虑到无线通信不稳定的因素,以就地重合器式故障处理模式作为通信失效后的后备方案,可自动化切换及恢复。 3.技术优势 1)在架空线路中,采用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模式能有效降低故障处理时间,减少了重合闸次数,减少对系统的冲击,相较于就地重合器式优势明显;配置较为简单,可复制推广性强。 2)智能分布式动作定值参数按照保护动作限值一致性原则设定,避免了定值配合的问题。 3)在现有一二次融合成套柱上开关上进行升级,增加无线4G路由模块使配电终端具备对等通信通道,同时升级配电终端程序,可支持智能分布式馈线自动化功能,投资增加较少,取得提升明显。 4)在5G无线网络近几年无法对配电线路全覆盖的情况下,采用成熟的4G网络也能很好的实现缓动型智能分布式功能。在将来5G逐步覆盖后,可以逐步转换为速动型处理方案。 4.总结与展望 北京科锐以科技为本,锐意创新,持续推动电力技术进步的愿景多年来致力于配电系统的技术进步,崇尚技术创新,曾率先推出多种新型配电设备和工程技术方案,并在多年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配电自动化、中低压开关设备、节能配电变压器、无功补偿、充电装置、光伏发电等系列产品。北京科锐多项创新技术获突破,源于对技术的尊重和创新的坚持,在未来的征程里,将以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物联网建设全面提速、南方电网公司数字电网转型的推进发展新契机,科锐人将继续秉承心系客户,升华自我,回报股东,立业兴国的企业宗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
在当前这个特殊时期,人员减少、交通不便等诸多困难接踵而至,特变电工新能源却将诸多“不可能”变成现实,在电站运维过程中坚持“智能”、“高效”特色之路,并走出了自己的“道”——ANYWHERE ANYTIME,让每个运维动作都有数据支撑。特变电工新能源相信数据是最有力的话语者。 冲破时间、空间桎梏  智能替代人工 2012年欧美双反之后,随着系列积极政策的出台,国内光伏产业获得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末存量光伏电站规模突破200GW。随着光伏电站大幅增加,数字化、规模化成为国内光伏电站真实写照,其也对电站运维提出更高诉求——光伏电站不仅要正常运转,而且要高效运转。 “传统的运维方式、监控方式甚至不能满足电站正常运转这一基本诉求。”特变电工新能源技术人员说到。 由于多方面原因,传统光伏电站存在诸多痛点,却难以得到有效解决——例如电站运维成本高、设备故障率高、电站发电效率低、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决策支持水平低……诸多现实因素都影响着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转。如果这些掣肘能够提前预知,尽早解决,那一切将变得更好。 “这些困难,必然要求有更好的方式来解决。”特变电工新能源技术人员强调。 正是基于此,特变电工推出了“光伏·伙伴”光伏电站数据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Solar Partner ”  Solar Plant Data Service Integraeted Solution)。 据了解,该解决方案包括 “TB-eCloud智能光伏运维云平台”和“TB-eCloud智能光伏监控及分析系统”及“TB-eCloud智能风光功率预测系统”。前者充分实现了设备状态远程监视、远程巡视、远程故障处理和远程智能诊断等运维业务。后者则利用各种大数据分析手段,优化场站运维工作,帮助电站减少浪费、增加收益,实现运维工作的精益化、智能化。功率预测系统针对电网考核,每年电网考核减少15-20%。 “Solar Partner全面打破时间、空间限制,以智脑代替人脑,以科学代替力学。”该技术人员说到。 如果说TB-eCloud打破了电站运维和监控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那么无人机智能检测系统的投入使用,则让这一切变得立体起来。  “无人机光伏电站智能巡检系统”成功攻克了光伏电站巡检业务中公认的技术难题——电站组件级故障点识别、定位,可完全适用于平地、丘陵、山地、水面、农光互补和牧光互补等全类型光伏电站的巡检。 同时,特变电工新能源通过专业分析发现:在光伏电站中,汇流箱故障占比达56.12%,组件、逆变器、斜单轴支架及连接器故障占比分别为33.50%、2.54%、3.40%、3.72%……光伏区恰是光伏电站故障高发区,而传统的将监控重点放在升压站的做法无法有效解决这一痛点。 特变电工新能源对症下药,将智能系统与智能无人机系统两者完美结合,为光伏电站打造了超时空、立体的智能呵护。 摆脱人力、物力局限  高效淘汰低能 如果说智能是特变电工新能源一大利器,那么高效则是特变电工新能源的另外一把钢刀。电站高效运转,如行云流水。“电站停一天就损失一天,损失的电量无法弥补,所以要想有更多的盈利,就需要电站有更多的发电量。”特变电工新能源技术人员深有感慨。TB-eCloud智能光伏运维云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必须依靠人工进行现场监视、巡视、故障处理等困境。 以20MW光伏电站为例,在电站运维的过程中,人工电站巡检,需逐方阵排查、检查4480条支路,花费60小时;一名工程师查找、记录异常电流支路耗时需两小时,而如果是320MW的光伏电站, 1名工程师查找、记录异常电流支路,耗时大约为4天,时间直线上升。而此时间的计算却是建立在执行者为业务纯熟的工作人员基础上,且无天气等方面影响下的理想状态。如果有其他因素影响,耗时无疑需进一步增加。 TB-eCloud智能光伏监控及分析系统,更高效地解决了传统监控及分析系统的痼疾。相较于传统系统,该系统具有高效、清晰的特点,相关人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到重要信息。 例如,光伏区监控系统与升压站监控分离开来,做到重点区域重点关注,关键设备清晰展示,同时对告警进行分区、分类、分级,做到急事先办,小事清晰。 应用实践表明,光伏电站智能运维云平台的应用提高了光伏电站设备及系统缺陷预警、故障定位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设备现场巡检次数,降低了运维成本。而该系统的使用,光伏电站较之以前,其发电量提升3%、收益提升1%。 智能无人机系统更是大大提高了电站运维效率。7WM@单排-15WM@双排/架次60min的作业能力,进一步保证电站长期稳定运行,有效地增加电站发电量及电站盈利能力。  以特变电工新能源雅满苏光伏电站为例,智能无人机在采集实际用时41小时的情况下,完成了对该园区第三地块的150MWp巡检。期间,起飞41架次,完成31个区31条航线,检测组件427426块,检测组串23169串(22块一串2596串、18块一串20573串),并提出有效消缺及整改建议。相较于人工检测及归纳,无疑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这是人工完全所无法企及的。 窥一斑而知全貌。在光伏业务板块,特变电工新能源坚实前行,在风电板块也不乏亮点,不需赘述。 在中长期战略目标中,特变电工新能源表示将依托主营业务优势,产品设计紧密结合工程、发电运营、装备制造等板块业务需求,提供全套软件产品和数据服务方案。探索未来清洁能源相关的软件及服务新模式,成为全球领先的清洁能源数据服务商。 现今,当“智能”、“高效”几乎成为整个新能源领域中诸多企业的追求和标签时,特变电工新能源以一种西北人惯有的踏实、低调阐述了智能、高效的含义。 ...
  01  2020“平价公式” 2019年以来,电站开发更关注LCOE,也就是全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高效设备组合带来发电量提升的同时,也往往增加系统的BOS成本。2020年平价已至,平价项目对系统的设计、设备的选型、产品的性能和智能运维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项目成功与否,需要以LCOE为目标进行整个系统的综合评估。 特变电工新能源全资子公司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西科公司”)总工程师周洪伟指出:从电站的系统角度来看,逆变器的技术发展路径与系统LCOE的目标是一致的。无论是集中式还是组串式逆变器方案,都在追求更高电压、更大单机功率、更高容配比、更强输出过载能力和主动安全的技术趋势,核心目标都是为了降低LOCE。 他指出,2020年光伏电站降低LCOE的有效方案是:“1500V+大硅片双面组件+大功率逆变器+大子阵+跟踪支架+智能运维”。 02  平价四策 针对平价时代系统技术发展的特点,西科公司推出了基于1500V全新一代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的系统解决方案,通过更高电压、更大功率、更高容配比、更大子阵与主动安全等方面技术应用,整体降低LCOE达到7%以上。此次全新一代大功率组串式逆变器,功率等级228kW,是业内高等级组串逆变器机型之一,可谓是平价的“利器”。该机型构成的系统结构更加的简洁,省掉了交流汇流箱,也减少了交流电缆的规格和成本。该款逆变器具有高容配比、电网接入友好、安全可靠、智能运维等突出的技术特点。 周洪伟将降低LCOE的策略进行了详细分解: 1、当前光伏组件功率越来越高,尤其是最近的210mm硅片、结合双面组件技术,使得组件输出功率提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工作电流。“该款产品最多可以支持接入36串光伏组串、12路MPPT,降低组串并联失配所带来的发电损失;最大转换效率≥99.02%,容配比1.5倍以上,1.1倍输出过载能力,可以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基于该产品的系统方案LCOE可降低2~3%。”周洪伟说。 2、通过特变电工自主研发的TB-eCloud平台,应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实现智能运维,发电量提升超过2%, LCOE降低4%以上。 3、光伏电站常常位于电网结构比较薄弱的一些地区,形成末端弱电网的局面。这款产品在极弱的电网环境(SCR在1.5~3之间),通过创新的高可靠同步技术和阻抗重构技术以及宽频带阻尼调节技术等保障,实现逆变器在弱电网环境下的可靠控制,保障了并网的运行稳定。可根据电网背景谐波实现主动谐波抑制功能,降低变流器与电网谐波交互影响,提升并网电流质量,支撑平价时代高比例的光伏应用场景。 4、整机防护等级达到IP66,防腐等级C5,可全面适应盐雾、高湿度、高风沙等恶劣环境,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具备I-V曲线智能监测与直流电弧监测功能,LCOE可降低1%。 03  平价的未来  在3月20日特变电工新能源举行的“风光无限,平价定乾坤”云端研讨会中,王斯成、秦海岩等多位专家认为,即使在实现平价之后,光伏、风电产业仍然面临诸如与传统能源竞争、高渗透率带来的电网稳定性等诸多挑战。作为光伏企业的代表,特变电工新能源是如何适应电网、打造生态链的? “我们对此早有准备。在平价时代,我们将聚焦能源的结构变化:风光等高渗透率接入电网,存在一些难预测、难调度、低惯量的一些问题;全球能源的利用也在向低碳化、数字化和去中心化的转变。分布式能源局域自治带来了新的一个实现方式,就是微电网系统。”周洪伟说,“基于此,特变电工新能源推出了‘一核、两驱、多场景’的微电网全生态链的解决方案,以多端口电能路由器为一个核心,以能量管理系统EMS和储能系统作为两个驱动,适用于海岛、工商业园区、数据中心、无电地区等应用环境;提供交流、直流、交直流混合微电网解决方案等多技术场景;具备需求响应、调度响应、孤岛运行、低碳运行等多种运行模式。我们能够为客户提供多场景、多产品定制服务的全生态链解决方案。微电网系统的核心产品是电能路由器,转换效率达到98.2%以上,居于国际领先水平。” 周洪伟认为,电能路由器可应用于新能源中压并网发电、储能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数据中心供配电等新基建领域。西科公司实现了多应用场景的全景感知、精准预测,基于多算法的自校正多时间尺度的混合模型预测,业内领先。 他指出,随着智能电网和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快速的发展,电力系统的电子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特变电工新能源具有先进的“发-输-配-用”的电网接口型的电力电子产品,包含新能源发电、柔性直流输电、智能微电网配用电、能源管理等一揽子核心产品和技术解决方案。 ...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融合、蓬勃发展,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深刻改变着能源电力和经济社会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纳入分配制度,明确了数据要素按贡献决定报酬,把大数据的知识产权化和商业化使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工业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工业大数据资源体系、融合体系、产业体系和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形成从数据集聚共享、数据技术产品、数据融合应用到数据治理的闭环发展格局,工业大数据价值潜力大幅激发,成为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和创新引擎。 1.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思路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孟振平表示,要推动公司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和行业变革中赢得主动。要坚定不移推进公司数字化转型,促进公司战略落地,推动公司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 南方电网公司发布的《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南网建设行动方案(2019年版)》提出通过实施“4321”建设方案,即建设电网管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调度运行平台、且业绩运营管控平台四大业务平台,建设南网云平台、数字电网和物联网三大基础平台,实现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数字政府及粤港澳大湾区利益相关方的两个对接,建设完善公司统一的数据中心,最终实现“电网状态全感知、企业管理全在线、运营数据库全管控、客户服务全新体验、能源发展合作共赢”的数字南网。 2.安科瑞为南方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安科瑞电气深耕用户侧能效管理多年,已逐渐完善了从电力物联网云平台到终端传感器的生态体系,同时积极参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为国家电网建设“三型两网”提供解决方案,使用户在任何时间、地点、人、物之间实现信息连接和交互,产生共享数据,从而为电网、发电、供应商、用户提供数据资源服务,贯彻数字化转型以数据资源为生产要数。 2.1 变电所运维云平台 据南方电网提出的“4321建设方案”,其分别需建设电网管理平台、客户服务平台、调度运行平台、业绩运营管控平台四大业务平台,建设南网云平台、数字电网和物联网三大基础平台,安科瑞已在用户侧变电所运维提供解决方案多年,经验丰富,Acrelcloud-1000变电所运维云平台亦可在支持南网云平台的建设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 AcrelCloud-1000电力运维云平台采用多功能电力仪表、无线通信、边缘计算网关及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智能网关采集现场数据并存储在本地,再定时向云平台推送数据。平台可同时接入数以千计的用户变电站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包括变电所电气参数和环境数据,包括电流电压功率、开关状态、变压器温度、环境温湿度、浸水、烟雾、视频、门禁等信息,有异常发生10S内通过短信和APP发出告警信号。平台通过手机APP下发运维任务到指定人员手机上,并通过GPS跟踪运维执行过程进行闭环,提高运维效率,即时发现运行缺陷并做消缺处理。 变电所运维云平台功能一览 2.2 能源管理云平台 在南方电网向智能电网运营商、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能源生态系统服务商转型过程中,安科瑞可提供Acrelcloud-5000能源管理云平台解决方案,为南方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及延伸提供帮助。 Acrelcloud-5000能耗管理云平台可适用于各个行业,如政府办公建筑、工厂、教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综合体等,可通过局域网、互联网或者4G网络采集不同区域多个建筑或单位的用能数据。 平台采集建筑电、水、气、冷热量等能源消耗数据和光伏、风力、储能等新能源数据,对用能数据进行分析,按照区域、部门、用电设备类型进行细分,提供同比、环比分析比较和用能数据追溯,同时可以提供尖峰平谷各时段用能数据和报表,帮助用户梳理能源账单明细和制定能源绩效考核。 2.3 数据中心动环监控平台 近年来伴随着大数据分析、区块链技术、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全国数据中心规模亦在不断扩大,相关业务量飞速增长,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 在南方电网实时“4321”建设方案的过程中,数据最终都将围绕“1”来执行,一个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数据中心显得至关重要,Acrel-8000数据中心动环监控系统可为南方电网建设统一数据中心,打造运营数据库全管控数字化提供解决方案。 Acrel-8000动环监控系统是在分析了国内数据中心管理现状和需求研发而成。秉承以客户为中心、流程为导向的理念,实现对基础设施资源的管理,整合了人员、技术和流程三大要素,帮助用户以较低的成本提供稳定的服务,共同实现基础设施服务的目标。 平台同时可为电网变电站的动环监控提供集中化管理的解决方案,实时监测变电站环境参数,包括温湿度、漏水、视频、安防、消防等方面的功能需求。 2.4 边缘计算智能网关 安科瑞针对物联网应用开发了多款智能网关,采用嵌入式系统和边缘计算技术,现场采集和存储终端设备数据,并根据云平台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协议和云平台对接。所有数据采集、计算、异常报警触发逻辑均在网关就地设置,网络故障时数据存储在本地,网络恢复后补传数据,断点续传,提高数据可靠性。 2.5 适用于电网数字化转型的终端设备 针对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安科瑞陆续推出多款物联网仪表,应用在不同场合以满足不同需求,包括有线/无线各类终端设备。 3.安科瑞解决方案数字转化的应用 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条件已经成熟,目前区块链、边缘计算、物联网、5G通讯等先进技术的综合运用,对大规模、低成本的数据开放共享和交易提供了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解决了数据容易被非法复制导致数据泄露的困难,充分保证了数据安全;边缘计算技术解决了数据传输过程中难以实现价值融合的难题,做到让数据“不出户”,又能确保数据融合;互联网和5G通讯解决了可以用低成本、低时延、低功耗、高吞吐量的方式稳定传输大数据的问题。 近两年来,安科瑞已经陆续参与江苏省部分县市电力公司的用户端能源管理平台、云南省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上海嘉定区147所学校电力运维平台等相关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包括云平台、智能网关、终端设备等产品,各类用户端云平台在全国各地运行案例700多套,并且根据用户需求不断完善产品功能,上述项目是已有数字转化转型的一部分,安科瑞各云平台及解决方案将在未来继续为生产提供数据资源 。  ...
标准是推动智慧城市以及工业4.0时代的助推器,电气电子产品在全球贸易占比最大,全球设备有19.8%为电气电子设备,因此电气电子设备的标准化问题对于全球的智能化进程来说意义重大,这也是IEC长期耕耘的事业。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至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 IEC全球大使,新加坡IEC标准委员会主任,正泰集团大使,正泰Sunlight公司技术总监林世梁 IEC的宗旨是促进电气、电子工程领域中标准化及有关问题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因此在制定标准时,会一步步地进行标准的协调和协同,确保标准的可靠性。IEC是一个全球化的知识平台,目前在全球有超过2万名来自各个领域的不同国籍的专家。IEC在全球有200多个技术委员会和子委员会,推出的标准超过1万项,针对产品发放证书100万张。目前全球有171个国家致力于通用标准的建立,这些标准覆盖了全球发电领域99%的份额。 智慧城市电力先行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未来城市将承载越来越多的人口。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这将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庞大系统,但毋庸置疑的是,无论是城市服务还是工商业活动,无论是生活还是生产,都离不开电力的全方位保障。因此智慧城市,电力必须先行,智能配电也将成为实现智慧城市的关键环节。 智慧城市的能量分布将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要求电力应用具备几大特点:首先表现为配电更为复杂,需要分级保护;其次,电力要实现持续供给,而且要更加稳定,具备高可靠性;另外,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关键,与环境保护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最后,就是如何实现高效的检测和维护,这要求系统本身可以进行自我诊断和维护,快速解决问题,这与物联网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配电柜的演变 物联网加速智能化实现 工业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领林世梁IEC全球大使,新加坡IEC标准委员会主任,正泰集团大使,正泰Sunlight公司技术总监32|电气时代·2019年第11期特别策划SPECIAL REPORTS智能电器域。具有环境感知能力的各类终端、移动通信等不断融入到工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可大幅提高制造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和资源消耗。以物联网融合创新为特征的新型网络化智能生产方式,正塑造未来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谈及工业物联网,应用场景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导入物联网的智能工厂,可以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可控化,可以精确计算产能等。 其中,AR和VR的应用是物联网出现后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给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让企业能够深入了解设备状况、产品模型以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改善运营和工艺过程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并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VR可以在设计环节帮助企业改善对于原材料的使用,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让原材料的使用率达到最高,减少企业支出的成本。而且在培训方面也帮助企业获得了极大改善。 我们已经迈入了5G时代,5G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依托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特性以及每平方公里上百万的连接数量,可有效支撑智慧城市中各种智能设备的即时海量连接,这也是物联网下一步发展的重要节点。5G是机遇亦是挑战,来自5G的两个主要挑战,一是安全性,因为更多的电磁频率会进入,对于人的安全将产生哪些影响需要进行测试;另一个挑战是5G时代的标准确立,各类产品或者事物时间的互操作性还不明朗,比如如何实现不同领域的交叉连接和沟通。应对这些挑战,IEC发布了放射对人体影响的安全测试标准文件,但至今还没有一个公用的平台,能够在5G环境中涵盖所有的工业单元。而且现在市场上的5G公司数量并不多,这也意味着互操作性并不是很好,这是未来对于IEC及全球行业来说最大的挑战。 不同的系统被相互连接并进行交流 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前提 当万物互联的时候,城市和生产制造随着“工业4.0”的到来会变得越来越智能,云计算和互联网的发展,让很多门户打开了,因此安全就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对于IEC来说也是一个关键问题。我们需要保护数据信息以及通信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另外,在机器自动运行时,我们还要确保机器是安全可靠的。比如机器人,传统的机器人因为自动化程度很高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人们可以编程来控制这些机器人,机器人按照指令完成工作。但是今天的机器人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它们可以与人进行协同工作,机器人可以进行反馈、交流,甚至是思考和判断。当这种互动更加频繁,人的安全也是IEC考虑的重点。 传感器与开关的智能化 在智慧城市中,我们需要各种连接,不只是电,还有比如水服务、照明等等。所有这一切必须连接在一起,当提到连接,就不得不提到传感器。智能制造的实现离不开传感器,传感器是实现“工业4.0”的重要基础。 在工业应用中,通过传感器我们可以实现很多智能化的功能。拿开关柜产品来说,将传感器嵌入到断路器,可以测量电流的大小,将传感器嵌入到母线里,可以测量温度。如果温度升高但是电流没有上升,那一定就属于异常情况,需要我们做出及时的响应,进行预警。 作为一家35年来致力于断路器和配电柜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来说,正泰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就是大量的数据积累,是正泰发展的基石。工业互联网的出现,帮助我们以全新的方式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最初人们对于维护的理解是出现问题才来解决,后来逐渐发展成为定期对问题进行排查,但两种方式都无法对突发事故进行处理,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现在情况完全不同,在传感器的帮助下,设备能够进行自我诊断,可以对事故进行预判,进行及时的维护,不再依赖于经验管理,而是实时进行需求的管理。 Sunlight公司是一家新加坡企业,隶属于正泰集团。正泰集团在新加坡投资建立了研发设计中心,致力于高端电气柜产品的研发,智能传感器也是Sunlight目前的研发重点。开关柜的发展,一定会向着安全、能效和智慧的方向,智能功能是基础,然后是互联和交流,最高级的是自主决策,Sunlight也正致力于此。 PaaS作为一种云计算服务的示例 能源效率与智能化 能源效率并不是一个新的话题,大概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推行,但在中国市场受到重视还是近些年的事情。谈到“工业4.0”,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就是能效管理。而反映在工厂中,能效管理的意义也是多层次的。 比如在很多发达国家,电气柜都会有一个绿色标志,是关于环保的认证。市场上也有很多相关认证,如IECQ认证、EPD认证、RoHS认证和WEEE认证等等。这是关注产品本身的能效管理。另外,在生产过程中,当制造变得更加智能,比如无人化生产线、无人化工厂的诞生,无人作业意味着可以关掉照明、关掉空调等,工厂可以通过这些做法降低运营成本,也是提高能效的一种体现。 技术的革命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未来我们会有基于SaaS的公民服务、应用和管理工具,可以进行孤立系统和跨城市的集成,可以对城市系统进行实时分析和控制,通过低成本通信实现节点连接。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对智能化、交互性和网络化这些技术革新的不断追求。在5G时代中,技术革命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还有很多挑战在等着我们去攻克,但与此同时,机遇也接踵而至。所以,做好准备,行动起来,一定可以拥抱美好的未来。...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这一系统将会使电网变得更“聪明”,也能够带动更多相关产业产生协同效应,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开始提速。10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泛在电力物联网白皮书2019》,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到2021年初步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第二个阶段,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今年重点围绕着力构建能源生态、迭代打造企业中台、协同推进智慧物联、同步推进管理优化4条主线,明确了57项建设任务和25项综合示范。   从“用好电”到“用好能”   在2009年提出“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战略”并高速建设发展10年之后,国家电网公司在2019年1月份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三型两网”,其中的“两网”,即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在3月份的专项部署会上,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寇伟强调“当前公司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加快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   对于泛在电力物联网这个新概念,国家电网公司给出的解释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个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   简单说,泛在电力物联网本质上就是一个物联网。电力物联网,就是把电力系统里的各种设备、电力企业、用户相联,形成一个网,所谓的泛在就是无处不在的意思。   其实,在泛在电力物联网概念提出前,它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了。比如,人们可以方便地利用手机交电费,就是因为物联网将手机和家中的智能电表相连了。当然,这只是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用电侧的应用。事实上,泛在电力物联网将覆盖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泛在电力物联网,就是用数字技术为传统电网赋能,不断提升电网的感知能力、互动水平和运行效率,有力支撑各种能源接入和综合利用,实现由‘用好电’向‘用好能’转变。”国家电网互联网部副主任汪峰说。   电网运行更加灵便   从年初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已经在部分地区和部分电力环节,尝试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让电网变得更“聪明”。   停电次数不断减少,停电时间不断缩短。如今,在中国的广大城市和乡村,人们都能感受到用电质量大幅提升,这得益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汪峰表示,通过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电网的感知能力、互动水平、运行效率和自愈能力,使得供电质量更优质,电网运行更安全。   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方面,通过推动清洁能源发电全息感知、智能分析、精准预测,有力支撑各类清洁能源接入,提升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今年1月份至8月份,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已累计消纳新能源电量394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   此外,“充电难”一直是我国电动汽车推广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突破360万辆,占全球比重超过50%,居民区建桩、充电需求日益增加,我们依托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智能有序充电的解决方案。”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副主任刘继东透露,经过试点验证,80%的电动汽车充电量被优化调整到负荷低谷时段,用户充电需求得到有效保障。按照计划,到2021年将推广居住区智能有序充电桩3万个。   在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方面,依托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力推进各类能源设施与电网广泛互联和深度感知,可以促进能源高效转换利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刘继东表示,通过聚焦工业企业、园区用能特征,构建可调负荷及用能优化模型,可为用户提供智慧用能服务。南京南钢集团、无锡红豆工业园区示范项目每年可为用户节约用能费用300万元,减少碳排放5000吨。计划到2021年完成2000家工业企业、100个园区的推广应用。   产业协同加大投入   近年来,“平台”“共享”是国家电网公司,尤其是涉及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时频繁提及的两大关键词。   早在去年,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开启“共享铁塔”全新合作模式,标志着电力、通信两大行业间资源共享取得突破性进展。“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将促进电网更加开放共享。”汪峰说,要通过开放电网基础资源、实验室研究资源等,与政府、社会及相关行业实现共享,激活、引导和连接各类社会资源,支撑设备、数据、服务的互联互通,推动各方共享共赢。   具体来看,在综合能源产业方面,国家电网联合南方电网、华能集团、大唐集团等20余家单位,发起成立了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创新发展联盟。“下一步,将加大与外部企业合作,合力推进综合能源服务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服务产品开发,共同做大综合能效服务‘朋友圈’。”刘继东说。   在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国家电网依托车联网平台和广域覆盖充电网络,广泛接入各类社会充电桩,聚合电动汽车企业、城市出行、车辆维保、金融保险等资源,构建起“充电+产品”一站式服务运营体系,累计接入充电桩31万个,服务客户超过193万。计划到2021年,接入充电桩120万个、用户500万户。   毫无疑问,泛在电力物联网将是国家电网未来5年建设的重点。从各方迹象来看,行业已经逐渐迈入建设加速期。资料显示,国家电网近30家省公司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已设立了计划目标: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制定的《关于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工作行动计划》已经出炉;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则围绕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第一阶段目标,初步确定了20个示范项目和11个研究创新课题,迭代推进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与应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建设了泛在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实验室。   据机构测算,国家电网公司年均泛在电力物联网范围内的资本开支有望从100亿元至200亿元上升到400亿元至600亿元,包含云平台、终端采集、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电力信息通信相关行业。...
在能源舞台上,分布式能源系统正以其高效用能、稳定供能和绿色节能等显著优势,构建出与传统集中式供能方式相得益彰的产能及用能联动模式。分布式能源系统以天然气、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和其他清洁能源为一次能源,因地制宜地布置在用户侧,向用户提供本地电力及制冷或供暖服务。 早在清朝时期,分布式能源的理念就已经在中国得到实践。1879年初,西门子向清政府提供了一台10马力(约7 355 W)的蒸汽发电机,专门用于上海港的照明。百年间,能源供应与消费模式历经嬗变,西门子始终致力于能源技术创新,助力构建能源体系新格局。 “通过不断的摸索、拓展和深化,我们积累了分布式能源系统丰富的应用经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分布式能源业务部总经理卢嘉为表示:“西门子分布式能源系统解决方案覆盖了分布式光伏、冷热电三联供、高效储能、智能微电网四大领域,能为工商业楼宇及园区提供强有力的分布式能源技术支撑。” 直流关断及优化装置 星罗棋布,谁最闪耀? 太阳能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以其安全可靠、环境友好、运维成本低的优势成为分布式能源家族中的佼佼者。在深耕燃气分布式发电领域多年后,西门子顺势聚焦在中国备受青睐的光伏市场,发力分布式光伏业务。 “基于我们强大的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能力,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向客户提供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基础设施集团光伏业务部负责人周金表示:“西门子并不盲目地追求装机容量,而是致力于通过安全、高效与智能的数字化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满足客户定制化的需求,达成节能减排的目标。” 安全为先 上海西门子开关有限公司(SSLS)工厂的屋顶光伏项目,是目前西门子在中国单体装机容量最大的屋顶光伏项目。在光伏发电高峰季节,光伏发电系统每月的发电量高达20万kV·A。与大型集中式地面电站相比,分布式光伏电站更贴近于用户端,对系统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西门子时刻将安全放在首位,‘零伤害’是公司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SSLS总经理Christian Schwengels强调,“在SSLS的屋顶光伏项目中,系统性能及项目运维的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证。” 首先,光伏电站组件采用的A级防火背板可有效减少火灾隐患;其次,所有光伏组件均配有直流关断及优化装置。在电网故障等情况下,直流关断装置可自动断开光伏组串的连接,切断直流侧高电压,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另外,项目团队在工厂屋顶布置了运维通道及生命线,全面保障了施工及运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Siemens DSOP 高效是第一生产力 有着“东方威尼斯”之称的文化名城苏州市,近年来一直在倡导清洁能源的创新发展与应用,使城市焕发出新的活力。对于西门子中国光伏业务团队来说,座落在苏州高新区的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SEAL),是他们创新性地开拓数字化光伏系统的“试验田”。 在共计3 860片高效的多晶硅组件中,项目团队首次在220片组件上配备了智控关断装置。该装置可将每一块光伏板的运行数据实时传到监控平台,实现精准的组件级监控,从而保障系统整体高效、稳定的运行。项目自正式投运以来,光伏发电系统能够实现约81.3%的平均发电效率,每年向工厂提供约110万kV·A电,在系统使用寿命周期25年内预计共减少约21 050 t碳排放。在阳光充沛的季节,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可以满足工厂约50%的电力需求,为工厂带来巨大效益。 “西门子提供的交钥匙工程涵盖了设计规划、政府审批、设备采购、项目施工和运行维护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管理。”SEAL总经理Christian Grosch满意地说,“我们做了正确的选择,全面达成目标!” 打开光伏市场的钥匙 在分布式光伏市场精耕细作数年后,卢嘉为认为,能够向客户提供数字化、定制化的解决方案是打开国内光伏市场的关键所在。西门子中心(北京)的屋顶光伏项目,是西门子中国在自有办公楼宇中的首个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项目业主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从安全、高效和智能三个方面对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该项目上应用的西门子基于云的数字化光伏运维平台DSOP,具有创新的光伏组件级监控和诊断功能。“物联网的应用让每一片组件都实现数字化,随之产生的数据量是国内同等装机量项目的十倍。”周金解释道,“庞大的数据库使组件级的故障智能诊断、衰减预测和预防性检修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在整个电站的资产评估中发挥作用。” 此外,根据项目整体规划,西门子中心(北京)将于2020年内完成园区级能源管理平台的部署。西门子基于云端和物联网技术的园区级综合能源管理平台EnergyIP DEOP,可将园区内光伏、照明与楼控等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接入,以实现统一的能源平台展示及管理的功能,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SCS三联供系统 分布式能源的智慧管家 对于在电力、供暖与制冷方面有较大需求的商业楼宇用户,分布式能源家族中的“全能型选手”冷热电三联供解决方案,让能源“物尽其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园区的多种能源需求,西门子中心(上海)创新性地在屋顶打造出“小而美”的能源生态系统。内燃机、吸收式溴化锂机以及脱硝系统紧凑地集成在两个集装箱内,配以冷却塔构建出完整的冷热电三联供体系。 “这个项目最大的亮点是整体的项目实施在屋顶完成,对园区现有工作环境没有任何影响。”西门子房地资产管理集团中国区负责人Anil Singh Shikarwar表示,“据我所知,此类项目实施方案属杨浦区域首例。”这个全新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每年可为园区节省20%的电能成本,减少碳排放约500 t。 西门子的微网管理系统作为“大脑”,可以实现多种能源和负荷的协调优化和互补运营。在西门子中心(上海)项目中,微网管理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控负荷端的用能数据,协调管理新增的三联供系统和原有的电网供能系统,还能够灵活调度即将接入的储能等本地供能系统。此外,微网管理系统的预测算法还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和历史数据对能源生产、存储及消耗情况进行预测,制定未来能源运营计划。 上海、苏州、北京,三座城市承载着同一个梦想。西门子中国的光伏业务团队期待着能够与客户携手“点亮”更多屋顶,以星星之“光”形成燎原之势,赋能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未来。...
创新,有时不仅是一种改变,更是一种对传统的颠覆。当数字化大潮席卷而来,电气化世界也必将迎来变革,更分散化的资产设施分布,更复杂化的运维管理需求,更严苛化的安全可靠要求,更专业化的行业场景应用,对配电系统而言,从设计到使用的全生命周期各环节都将面临更大的挑战,数字化创新将成为实现突破的重要途径。 近日,全球能源管理与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施耐德电气于线上举办了2020年创新峰会,并在智能配电峰会期间,重磅发布了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BlokSeT、Okken、PrismaSeT 系列及新一代ComPacT NSX塑壳断路器,再次以数字化创新引领配电领域发展,赋能行业转型升级。对此,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合作伙伴事业部负责人Nadege Petit对此表示:“施耐德电气正继续以创新加速数字化与电气化的融合,并不断创造具有更丰富强大功能且使用更简单便捷的产品,从而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创造更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价值,并带来卓越数字化体验,最终携手创造电气新世界。” 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自带数字基因 尽享数字未来 此次发布的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包括BlokSeT、Okken、PrismaSeT 系列,可实现标准网关、无线连接、测温等多种功能的预制化搭载,打造出厂即自带数字化基因的新型智能成套设备,以更低投入且“轻量化”的方式为设计院、盘厂等合作伙伴及最终用户带来无与伦比的数字化体验。结合多款数字化软件,可随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并能够实现现场及云端的高效管理,从而全面优化配电资产从设计、建造到部署、营维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提高用电可靠性,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运维效率。 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 BlokSeT 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Okken 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PrismaSeT 预制互联,灵活高效:可配置全能型云网关Panel Server Box、以太网网关Panel Server Hub、轻量级云网关Panel Server Cloud等多种标准网关,实现设备出厂即拥有更安全、高效、灵活的互联互通性;通过柜体独有的数字化面板及智联二维码,可就地显示网关连接信息、失压报警信息、防伪信息及成套设备内部的关键资产信息,实现对电气资产的高效管理。 多重测量,精准监测:预置Thermal Tag无线温度传感器,可实时对关键点温度进行监测,预知健康风险;独有的V-loss测量装置,可捕获盘柜失压状况;可扩展的PowerTag MTZ/NSX无线电能测量模块及NSX OFSD无线辅助触点,实现电能的精准测量及开关状态的轻松捕捉,全面掌握柜内电气资产状态。 至简数字体验:结合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Facility Expert千里眼运维专家及智联二维码,可实现更高效的资产管理和预防式维护;应用Ecoreal软件和调试工具,更可提升上图、报价、设计效率和协同体验;易可调微信小程序,可轻松实现配置、升级、信息同步和网关切换等操作,带来更卓越的数字体验。 新一代ComPacT NSX系列塑壳断路器——数字模块尽享智能体验 丰富产品带来专业保障 新一代ComPacT NSX系列塑壳断路器在模块化设计和产品系列拓展方面再次创新,不但可实现无线通讯、电能质量及电气状态监测等更多数字化功能的快速扩展升级,同时不断提升产品性能,丰富产品功能,以满足不同细分行业和使用场景的个性化需求,从而助力客户不断提高配电可靠性及能效和成本优化,创造更安全、智能、高效、灵活且专业的价值和体验。 新一代ComPacT NSX系列塑壳断路器(交流) 新一代ComPacT NSX系列塑壳断路器(直流) 模块设计、无限智能:通过搭载包括OFSD无线辅助触点、升级款PowerTag NSX无线电能测量模块,可持续丰富或升级断路器智能化功能,强化断路器与配电系统的通讯能力,持续提升配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 产品创新、专业赋能:将陆续推出1500V直流断路器、1000V交流断路器等,全面满足新能源、数据中心等新兴行业及楼宇、工业等传统行业的个性化需求。 提升体验、安全加倍:漏电保护一体化、漏电报警不跳闸等产品设计,再次提升对配电安全的全面保护和操作体验,降低操作失误风险,更好地保障人身及资产安全。 灵活高效、外观升级:全新的电动操作机构和更丰富的热磁可调断路器,为客户提供更灵活更丰富的产品及方案选择和配置,并有效优化成本。此外,全系列产品外观统一焕新,不但更具辨识度,清晰可见数字化模块的安装和运行状态,获取、读取相关信息更快速、清晰,还通过更符合人力工学的设计,让操作更加省力和安全。 作为施耐德电气赋能配电领域转型升级的有力实践,此次发布的两系列数字化创新产品不但各具价值,且新一代ComPacT NSX系列塑壳断路器还可集成于新一代BlokSeT、Okken、PrismaSeT 系列预智低压成套设备中,并可与新一代预智低压成套设备搭载的更多组件无缝兼容,通过这一组合应用,将实现数字化功能与价值的“无限”叠加,进而产生更大的“化学反应”,带来更佳的数字化体验,从而在施耐德电气创造电气新世界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对于重量级产品的发布,施耐德电气能效管理低压业务,市场部副总裁张帆表示:“能源新世界正加速而至,加强数字化与电气化的融合,并继续立足客户需求,是施耐德电气创新的方向。此次发布的两款全新产品是我们坚持创新的又一最佳实践,希望以此为基础,继续携手更多合作伙伴,一同创建数字配电新生态,引领新时代的变革。  ...
数据中心的用电量极大,尤其是冷却数据中心的IT设备。  通过在冷却系统中使用变频器和节能电机可以大量减少能耗。关于这一点,我们采访了ABB运动控制事业部的HVACR全球产品营销经理Maria Fedorovicheva。   数据中心冷却过程中的效率提升为何如此重要? 作为现代计算基础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占全世界总发电量的大约百分之一。在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可靠性和可用性方面,冷却系统发挥着关键作用,但它的用电量通常约占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的40%。另一个耗电设备是IT设备本身。这些数据表明,能效提升应该从构成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核心的风机、泵和压缩机开始。   是否有监管参数来控制数据中心的用电量? 作为行业联盟,绿色网格提出了最常见的能效指标之一:电源使用效率,即进入数据中心的总电量除以IT设备用电量所得比值。在理想状态下,数据中心的PUE应为1。 根据Uptime Institute开展的一项研究,多年来,数据中心的PUE水平一直呈下降趋势,从2006年的2.6左右下降到2019年的1.7,尽管自2013年以来的近期趋势是平缓的。要使PUE进一步降低,需要采取措施在数据中心运行周期内提高效率,并在新项目中采用尖端技术。在冷却系统中使用变频器和高效电机有助于大幅度降低电源使用效率。   为什么选择变频器? 变频器已被证明是一种高效节能的冷却解决方案。变频器可以使冷却系统中的电机转速得到精确控制,使冷却系统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提供人们所需的温度,从而实现约高达35%的节能。这与电机全速运转,通过节流限制输出的情况完全不同。电机转速与能耗之间的关系意味着,即使只是适度降低转速,也可以显著提高能效。 虽然数据中心冷却系统的规模足以应对极端情况下(包括夏季高温和部件故障)的峰值负载,但它们很少在其设计的负载状态下运行。相反,它们大多在轻载状态下运行。变频器提高了电机的灵活性,使冷却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负载情况,因此即使在部分负载下也能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   电机技术是否也很重要? 当然。不同的电机技术会根据负载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当负载为25%时,电机技术之间的效率差异很容易超过10%。因此,根据电机在多数时间的运行负载范围来选择电机是可取的。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个范围不是额定负载,而远低于额定负载。   关于冷却过程的效率,是否还有其它考虑? 事实上,整个系统的效率很重要——我们可以使用损耗尽可能低的高效电机来拖动泵、风机或压缩机等设备,并利用变频器使电机转速符合需求,从而实现节能。但如果风机设计,使它产生巨大的空气动力损耗,整个系统的能效或电能转化空气动能效率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意味着,在考虑数据项目的能源效率时,必须评估整个冷却系统的能效,而不仅要逐一考虑每一个元器件。 随着数据中心中服务器密度不断增加,其热负荷也随之增大。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冷却系统必须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未来的需求。关于可扩展性,是指在数据中心规模扩大时,冷却系统可根据不断变化的负载加以改变。同样,专门为供暖、通风和空调应用而开发的变频器以及高效电机(不仅可以以额定速度运行,还可以在部分负载下运行)带来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因为它们的设计具有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
在低压配电网中,配电分支节点的智能低压断路器除了保护功能外,还实现了测量、通信和控制功能。一二次融合技术在低压断路器上的实现,简化了低压配电网络的设备种类和通信接线。大全集团凯帆开关采用该思路设计了一种新型智能塑壳断路器方案,融合了高精度测量及宽带电力载波通信的功能。 作为低压配电网中的关键设备,低压断路器起着保护和能量分配的作用。按照保护装置类型分为热磁式和电子式断路器,根据保护功能分有电流保护断路器和漏电及电流保护断路器。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如下: 1)热磁式断路器仅具有两段式保护,保护参数难以准确设置,需要级差保护的场合不能方便设置。故障发生时,容易越级跳闸,停电范围扩大。 2)热磁式断路器在线路出现过载故障保护后,需要经过时间冷却后才能重新合闸,在环境温度较高的场合,无法快速恢复供电。 3)电子式断路器目前还无法满足低压配电网络节点的要求,通信功能受制于现场条件大部分没有实际使用。 4)低压断路器的测量功能不足,对于电压、电流、电量以及温度不能精确测量。外置式互感器及二次设备在现场大量使用,增加了台区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5)低压断路器通信接口及通信规约不统一,设备布线调试周期长,通信不可靠。 6)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一味低价促销导致目前的低压断路器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低档化严重。 智能低压断路器的定义 目前,无论是电网还是工矿企业、医院和数据中心等都对配电智能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节能增效、自动化运维、精准故障定位和诊断等配电智能化的方案更是对低压断路器提出了更高的智能化要求。大全集团自主断路器品牌凯帆开关认为,智能断路器应该保护更可靠、感知更全面、组网更便捷以及功能更集成。图1示为凯帆开关研制的智能低压断路器。 图1 凯帆开关的智能低压断路器 1.更可靠的保护才是智能化的基石 万能式断路器已全面使用电子脱扣器,但其中占比较大的还是以电流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为主的经济型电子脱扣器。塑壳断路器中正在大量使用的还是机械式的热磁脱扣器,由于热元件、磁性材料的一致性较差,断路器对于故障电流的保护只能在一定的宽范围内,很难做到精准保护。同时,由于无法实现短路电流延时动作,传统断路器很难做到选择性保护。随着电子脱扣器应用占比的逐年上升,塑壳断路器的电子脱扣器已经较热磁脱扣器在保护的多样性上有所提升,但是和万能式断路器一样,还是仅限于以电流过载保护、短路保护为主的经济型电子脱扣器。 稍微高级一些的电子脱扣器为实现更多保护功能,一般还会引入电压测量,从而实现以电压为基础的保护,如过压、欠压和缺相等。大多数的故障可以由电流、电压的异常来判断,但是还有一部分隐患没有表现在上述两个参量上,这就需要借助其他参量,例如母线温度。为此,凯帆开关通过集成于断路器内部的温度传感器采集母线温度,用母线温度单独或者结合母线电流、电压判断用电系统故障,形成报警或者脱扣。 除了保护以外,凯帆开关最新的智能电子脱扣器还对自身进行自检以及附件进行实时状态的监测,如分励脱扣器、合闸线圈、欠压脱扣器和储能电机等线圈的断线监测,以主控芯片为核心的通信检测、内存检测、磁通断线检测和主控芯片超温等一系列内部自检。为了避免主控芯片的实效风险,保护断路器本体还加入了基于硬件电路的接通电流脱扣器(MCR)功能和高设定值瞬动短路保护(HSISC)。 2.更全面的感知才是智能化的数据基础 测量电流、电压可以用来保护和提高精度,还可以实现等同于多功能表的功能。低压断路器本身内部结构紧凑,剩余空间不规则等因素限制了测量互感器的内置,但是随着新材料的发展以及加工工艺水平的提升,使得测量互感器内置成为可能。高精度测量互感器加上精密采样电阻以及信号处理电路,让智能断路器可以实现0.2s级的电能测量。同时还可以计算出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总功率、需用功率、功率因数、频率、电量和电压,电流2~32次谐波、电流谐波总畸变率、电压2~32次谐波以及电压谐波总畸变率等。 凯帆开关除了上述参量的高精度测量功能,还具备断路器状态检测,实现了分闸、合闸及脱扣三状态全面感知。在保护中提及的母线测温功能,可在20~150℃范围内误差做到±1℃。 3.更便捷的组网才是智能化快速发展的催化剂 组网的便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免接或者少接通信线,即便捷安装;二是免调试或者少调试,即便捷调试。 免接或者少接通信线会用到微功率无线通信,或者电力线载波通信方式。几种通信方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和特点:电力线载波适合长距离通信,有网随电通的特点,同时,依靠通信网络和电力网络共用的特点,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顺电力拓扑结构;微功率无线通信作为电力载波通信的补充,在电力线上干扰信号对载波信号影响严重的场合下,电压设备通过无线通信。在该局域网内增加边缘计算器,可实现边缘控制。 如果通信地址唯一,数据模型明确,那么便可实现系统集成商或者电力成套公司的通信免调试工作。万物互联的时代已经开启,借助于IPv6技术,可以给电力物联网的每个节点划分一个唯一地址,而数据模型各断路器厂商又是明确的,因此随着电力物联网的发展,通信调试工作必然越来越方便。 智能低压断路器的设计原理 凯帆开关的新型高精度测量智能塑壳断路器采用了一二次融合思路,保护和测量独立设计。如图2所示,新型智能塑壳断路器由断路器本体、保护模块、保护互感器、测量模块、电流测量互感器、电压调理模块和电流调理模块构成。保护模块负责完成与保护相关的数据采集,实时计算和监测断路器状态。测量模块负责电压、电流采集计算,以及电量、谐波、功率和功率因数等电参量的实时计算。 图2 断路器结构图 参量的实时计算。保护电流互感器磁芯采用了硅钢叠压的处理。由于电流保护的范围较大,一般到5倍左右,电流互感器产生了部分饱和现象。反应出来的一二次电流曲线为非线性的特点,需要根据保护互感器的二次电流输出特性,采用二次曲线拟合方式对保护互感器进行校正。具体公式如下 Y=aX2 +bX+c 其中,X为一次侧电流值,Y为修正后的二次侧电流值,a、b和c为二次曲线参数。曲线拟合法可以对被测电流信号进行较为精确地修正,扩大保护的范围,为电力线路的保护提供可靠的检测信号。 由于塑壳断路器内部空间有限,电流测量互感器设计受到严格的结构尺寸限制,在互感器磁芯材料选择上选择饱和磁感强度大、磁导率高的铁基纳米晶材料缩小互感器的尺寸。纳米晶材料为一种新型软磁材料,具有饱和磁感应强度高、量程宽、精度高、工作温度范围宽及频率特性稳定的特点。 独立的测量电流互感器加上高集成度的测量电路使得塑壳断路器这类线路保护设备在保持原有产品尺寸的前提下,具备了测量能力。测量及显示通信电路具有独立于保护电路的电源供电回路,使塑壳断路器的可靠性得到提升。 智能低压断路器的通信方式 作为低压配电网络的重要设备,低压断路器的通信方式比较单一,以RS485通信为主。这种通信方式的优点是通信稳定可靠,通信成功率较高。但其缺点也很明显,部署调试以及运行维护的成本较高。新一代智能断路器的通信功能为实现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等特点,通信功能必须具备高效率、高带宽、高可靠和低功耗等性能特点。 1)高效率:低压断路器在现场数量多,一个低压台区低压断路器之间的距离最大可达500m。快速高效的组网是首要考虑因素。 2)高带宽:由于配电台区终端低压设备数量多,智能配变终端与低压设备交互频繁,传输的数据量将是非常庞大的,对通信传输有较高的要求,在高速传输的同时有着高带宽的需求。 3)高可靠:通信电路集成于低压断路器内部应具有耐高温、耐湿和防尘;通信电路还应能抵抗噪声、电磁和雷电等干扰,保持稳定运行以及数据的不间断性和准确性;在低压断路器发生跳闸时,应能抵抗事故所产生的瞬间强电磁干扰。 4)低功耗:支撑低压断路器停电上报业务需求,满足停电期间告警信息上报。 5)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LVPLC)通信是利用低压电力配电线(380/220V用户线)作为信息传输媒介进行数据传输的一种特殊通信方式。 ①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路由合理,通道建设投资相对较低。 ②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通道带宽较宽,传输速率较高,比窄带载波性能更优良。 ③传输频段不受限,带宽范围内频段自适应。 ④受外界电力网络干扰小,低压电力线载波干扰频段限制在1MHz以下,而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是建立在1MHz以上带宽的,低压宽带电力载波的基本频带为1~20MHz,扩展频带为3~100MHz,即可有效避免对外界的干扰。 ⑤不需要重新架设网络,只要有电线就能进行数据传递,运用维护应用成本低。 智能低压断路器集成宽带电力载波通信技术,只需要按照常规方式安装,即可实现通信链路的建立。低压断路器作为保护器件,分断后应保持通信链路的畅通,以防止下游设备的重要信息丢失。 低压电力线宽带载波耦合器利用信号变压器和电容耦合网络,并在断路器的断点之间,在断路器分断后,对于50Hz的交流电起到完全的隔离作用。断点之间的耐压值达到8kV,符合低压断路器的隔离要求。 如图3所示,利用信号变压器及电容网络搭建起对2~12MHz的一个高通信号通道,经过试验验证HPLC载波信号通过4级耦合网络,通信仍可以正常传输,解决了断路器多级连跳,近故障侧断路器数据不能上传的问题。 图3 电力线载波耦合模块 应用及结论 凯帆开关研制的高精度智能塑壳断路器已经在多个台区进行了验证(如图4所示)。现场验证显示,该产品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图4 智能低压断路器应用现场 1)传统低压柜内外置CT占用了抽屉柜巨大的空间,同时配合电能表测量低压柜出线电压、电流,接线复杂,柜门表显示数据较为单一。智能低压断路器配备柜门显示单元使该方案得到简化,接线方便,无外置电流互感器。同时,柜门显示单元除了显示电压、电流和电能外还可以显示断路器状态、断路器故障信息、事件记录和谐波等。 2)台区拓扑是台区管理的基础,线路损耗、窃电和故障定位等应用前提是有一个清晰明确地台区拓扑图。智能低压断路器依靠自身高精度的测量功能和实时通信能力,对于负载的特征可以进行有效的辨识。台区分路关系根据负载的特征通过配变终端的算法可以得到理清。对于台区的层级关系根据施工时的地址设定配变终端可以有效辨识。这种实施方案可以有效减少拓扑识别的模块施加,减少台区建设成本和施工、调试及维护成本。同时由于依靠负载侧用电特征,无需额外注入特征信号,保障台区用电安全,防止漏电保护动作。 3)智能断路器强化了线路故障研判能力。全面感知的智能断路器对于线路故障具有强大的研判能力,可对线路的电流短路、过载、漏电、电压失压、过压、缺相、闪变、接线超温、谐波、人为分闸、手动脱扣、远程分闸和试验跳闸等诸多故障进线研判。通过拓扑关系,快速定位故障点,缩短了故障抢修时间。 4)智能断路器强化了设备自身管理能力。全面感知的智能断路器加强了自诊断能力。对于断路器的线路板温度、电子元件故障、断路器本体寿命以及自身运行时间实时统计,这些信息通过配变终端进行采集。经过主站计算可以得到资产净值和资产折损率,精确评估当前设备的状态、设备健康情况,形成体系,提前有序制定设备维护、更换计划。 5)智能断路器强化了线路异常的监测能力。具有精确测量能力的断路器通过对配电网络分支节点的电压、电流和电量的实时监测,通过边侧配变终端的计算,实现了线路拓扑对异常变动的实时感知能力。低压台区拓扑的变更、窃电行为的实施,破坏了之前拓扑结构中的能量守恒,形成异常事件。线路异常事件精确定位并实时上报主站,形成派工单,进行线路异常点的排查。 由此可以看出,智能断路器在台区的实施具有明显的提质增效的作用。在提高台区管理效益的同时,减少了分路检测单元、温度传感器、柜门计量表、外置式CT、拓扑识别仪和末端感知终端等二次设备的使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好的经济性。      ...
2020年6月2日,ABB正式在华发布单相UPS不间断电源新品Powervalue 11T/RT系列,为关键用电设备在断电的情况下提供超长的后备时间供电保障,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净化输入电源,避免市电波动、暂升、暂降、谐波干扰对用电设备的影响,大大提高关键设备的可靠性。     PowerValue 11T 1-2-3-6-10kVA主机正面 ABB PowerValue 11T/RT系列是一款专门针对中国用户应用场景度身定制的单相在线式双转换不间断电源 (UPS),容量范围从1kVA到10kVA。 该系列产品广泛适用于各种小型通信机房、金融网点、小型数据机房、过程控制室、工业设备、广告展示屏、闸机、实验室设备、运输信号系统、安保设备、ATM、自动售货机等场合。 ABB单相UPS不间断电源新品包含两个子系列,塔式结构的Powervalue 11T系列以及塔式/机架式兼容的Powervaule 11RT。每一个子系列还提供内含电池的标准机和可以外接电池组的长机,丰富的产品组合能够为用户的应用提供更多选择。 PowerValue 11RT主机+电池包底座正面 Powervalue 11T/RT 系列产品的设计遵循全球产品设计标准。高可靠性的产品设计理念,严苛的可靠性测试,确保了产品的高可靠品质。 产品页面: PowerValue 11T TLC单相UPS不间断电源 https://new.abb.com/ups/zh/systems/single-phase-ups/powervalue-11t-tlc/?utm_source=news&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ase PowerValue 11 RT G2 TLC单相UPS不间断电源 https://new.abb.com/ups/zh/systems/single-phase-ups/powervalue-11-rt/?utm_source=news&utm_medium=referral&utm_campaign=case Read More...
做系统集成和安防系统的经常配置机房设备,而机房中UPS作为后备电源系统在大型项目中屡屡应用,面对市面上如此众多的品牌的ups我们又该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又是什么,在选择中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配备了ups电池又该如何配置呢? 首先第一步要先确定功率段:简而言之,首先就是要确认我们希望UPS带载的设备的功率,然后就可以确认好UPS的功率。一般来说,我们建议负载功率占到UPS功率的30%~80%。如果负载太大的话,如同时启动时可能会造成UPS电源过载,负载太小时,不但造成了浪费,对电池的性能来说也不好。 第二步要落实UPS工作方式:目前市场上多见的工作方式有后备式、在线互动式、在线双变换(线纯在线)这三种,具体如下: (1)后备式的UPS,又称离线式UPS,在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经过稳压滤波后给负载供电,蓄电池处于充电状态,逆变器处于非工作状态。当市电异常时,逆变器开始工作,将蓄电池组内的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输出给负载使用。不带稳压,市电与电池转换时有转换时间,一般用于个人电脑保护,或对UPS电源性能要求不高的情况下使用,此类型的UPS功率段一般较小; (2)在线互动式,是介于后备式和在线式双变换式之间的一种UPS设备。当市电正常时,由市电直接向负载供电;当市电电压偏低或偏高时,由稳压电路稳压后向负载供电;当市电异常时,由蓄电池逆变后向负载供电,在线互动式UPS切换时间一般小于4ms。市电与电池转换时有转换时间,但有调压功能,一般用于配线间或微型机房,保护服务器及网络设备等,此类型的UPS功率段一般在5KVA以下。 (3)在线双变换UPS,无论市电是否正常,其逆变器一直处于工作状态,因此不存在切换时间的问题,能够达到输出电压零中断的要求。市电与电池转换时无转换时间,无切换时间一般也是用于保护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以及机房里的其他设备,此类型的UPS功率段从小到大都有,跨度比较大1KVA~1000KVA,目前市场上较为多见。 (4)在三相大功率UPS中还有采用双逆变电压补偿在线技术(又称Delta逆变技术),即采用2个逆变器,减少了UPS电源对电网的污染,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特别适用于感性负载(如电动机)或对电源质量要求不是非常高的负载。但是此类技术对电网的适应能力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上几种UPS电源的性能从高到低依次为:在线双变换、在线互动式、后备式。价格一般与性能成正比。那是不是我们一定要选择贵的UPS呢?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我们的标题,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UPS。如果是给个人电脑用,那么您选择后备式的UPS就可以,如果是给服务器用,则应该在在线互动式与在线双变换中来选择,选择应该按以下条件来进行: 1、设备要求看您的设备是否需要很高精度的供电,可查看负载设备的铭牌上的标识或询问设备厂家。如需高精度的供电,则需要选择在线双变换的UPS。其次是看负载类型,有的负载是不允许供电有闪断,如:继电器类的设备或开关信号的设备,若您为这种类型的设备配备在线互动式的UPS,那么就有可能在UPS市电与电池切换时,负载有断电或误动作,因此对于这类的设备应该选择在线双变换UPS。如果您的设备没有以上两个要求,则可以继续下面步骤。 2、当地电网如果当地电网质量相对较好,也就是说平时电压波动较小,这个时候就可以考虑选择在线互动式的UPS。但是如果当地电网质量较差,电压波动较大,那么我们建议使用在线双变换的UPS,这是由于这类型的UPS对市电的适应能力要好于在线互动式。 3、UPS转电池后续航时间如果您要求较长时间延时,可以考虑选择标长两用的机器或买不带内置电池的UPS,这两种UPS电源都可以外配原装电池或第三方电池,以达到较长时间延时的目的。 4、安装方式一般来说,UPS电源有两种安装方式,一种是塔式安装,一种是机架式安装,可根据您的机房环境或现场环境来选择,而且还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的UPS电源都同时支持这两种安装方式,大多数情况下,机架式的UPS也可以做塔式安装,但塔式的UPS不一定能做机架式安装,因为塔式的UPS可能没办法安装导轨。因此,确认好UPS功率段及工作方式后一定要确认一下UPS电源是否可以满足您的安装要求。 第三步简单了解UPS不同种类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一:UPS 常用电池的种类,影响电池寿命的因素,不同种类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在UPS应用中的电池共有三种:包括开放型液体铅酸电池,免维护电池,镍铬电池。现UPS厂家所配的电池一般为免维护电池,下面以免维护电池为主介绍三种电池的特点: 1:开放型液体铅酸电池:此类电池按结构可分为8-10年,15-20年寿命两种。由于此电池硫酸电解会产生腐蚀性气体,此类电池必须安装在通风并远离精密电子设备的房间,且电池房应铺设防腐蚀瓷砖。由于蒸发的原因,开放电池需定期测量比重,加酸加水。此电池可忍受高温高压和深放电。电池房应禁烟并用开放型电池架。此电池充电后不能运输,因而必须在现场安装后充电初充电一般需55-90小时。正常每节电压为2V,初充电电压为2.6-2.7v。 2:免维护电池:又名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在使用和维护中需遵循下列原则: 密封电池可允许的运行范围为15度-50度 ,但5度-35度之内使用可延长电池寿命。在零下15度以下电池化学成分将发生变化而不能充电。在20度到25度范围内使用将获得最高寿命.电池在低温运行将获得长寿命但较低容量,在高温运行将获得较高容量但短寿命。 电池寿命和温度的关系可参考如下规则,温度超过摄氏25度后,每高8.3度电池寿命将减一半。 免维护电池的设计浮充电压为2.3V /节。12V的电池为13.8V。CSB公司建议每节2.25-2.3V。在120节电池串联的情况下,温度高于摄氏25度后,温度每升高一度浮充电压应下调3MV。同样温度每升高一度为避免充电不足电压应上调3MV。放电终止电压在满负荷(<30分钟)情况下为1.67V每节。在低放电率情况下(小电流长时间放电)要升高至1.7V-1.8V每节,APC SYMMETRA可根据负载量调节充电电压。 放电结束后电池若在72小时内没有再次充电。硫酸盐将附着在极板上绝缘充电,而损坏电池。 电池在浮充或均充时,电池内部产生的气体在负极板电解成水,从而保持电池的容量且不必外加水。但电池极板的腐蚀将减低电池容量。 电池隔板寿命在环境温度为30-40度时仅为5-6个月。长时间存放的电池每6个月必须充电一次。电池必须存放在干燥 凉爽的环境。在20度的环境下免维护电池的自放电率为3-4%每个月,并随温度变化。 免维护电池都配有安全阀,当电池内部气压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安全阀可自动排除过剩气体,在内部气压恢复时安全阀会自动恢复。 电池的周期寿命(充放电次数寿命)取决于放电率,放电深度,和恢复性充电的方式, 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放电深度。在放电率和时间一定时,放电深度越浅,电池周期寿命越长。免维护电池在25度100%深放电情况下周期寿命约为200次。 电池在到达寿命时表现为容量衰减,内部短路,外壳变形,极板腐蚀,开路电压降低。 IEEE定义电池寿命结束为容量不足标称容量AH的80%。标称容量和实际后备时间非线性关系,容量减低20%相应后备时间会减低很多。一些UPS 厂家定义电池的寿命终止为容量降至标称容量的50-60%。 最后说说如何计算UPS所配电池的数量 一、前提条件 1、快速估算机房IT 设备功率:知道机柜数量,以1 个机柜负载3~5KW计算IT 设备总功率; 2、普通PC功率约200W,苹果机约300W,服务器约300W~600W,其它请查阅设备说明书; 3、设计UPS时,计算出UPS容量后,配置UPS数量推荐采用N+1 冗余部署; 4、电池计算,最快捷的方法可以查UPS厂家的电池配置表,简单快捷;想了解具体算法请参阅本文; 二、UPS 容量快速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UPS 容量KVA =负载功率KW ÷功率因数÷0.7 ; 1、负载功率KW:需要带载IT 设备的负载功率,一般用KW表示(如10KW) 2、UPS容量KVA:UPS容量一般用KVA表示(如10KVA,UPS容量KVA*功率因数=KW,一般情况下KVA ≧KW ,只有当功率因素为1 时, KVA=KW) 3、UPS最大带载功率KW=UPS容量KVA×功率因数(功率因数一般在0.8 ~1 之间,查UPS参数表可得,一般取0.8 ) 4、配置UPS时,建议UPS所带的负载功率( KW)约为UPS最大带载功率( KW)的70%为佳; 计算示例:以10KW负载为例,计算所需要UPS容量步骤如下: 第一步:套用公式, UPS 容量KVA =10KW ÷0.8 ÷0.7=17.85KVA ; 第二步:选用合适的UPS,根据以上结果实际可选用20KVA 的UPS 满足要求; 三、UPS 电池容量的快速计算方法 计算所需电池安时数(AH) (此方法简单快捷,一般的估算,采用此方法即可) 计算公式:电池安时数(AH)=UPS 标称功率(VA) ×功率因素×延时时长(小时数)÷逆变器 启动电压(电池组电压)÷逆变器效率; 1、功率因数一般取0.8 ; 2、逆变器效率一般取0.9 ; 3、逆变器启动电压( 电池组电压) 根据不同型号UPS而不同(查UPS参数可得) 计算示例:以3000VA UPS 延时4 小时为例,计算步骤如下: 每一步:查UPS 参数,得UPS 逆变器启动电压(电池组电压):U=96V ,选用电池额定电压:U1=12V ,得出每组电池数量:N=U ÷U1=96V ÷12=8 节/ 组;第二步:套用公式,电池安时数(AH)=3000VA ×0.8 ×4 小时÷96V ÷0.9=111AH ; 第三步:选用合适的电池, 以上结果得出需要111AH 的蓄电池才能满足4 小时的供电,但是常规蓄电池一般没有容量为111AH 的,且需要8 节/1 组,我们可以选择2 组(16节)65AH 的蓄电池并联进行配置,其延时时间为:65AH ×2÷3000VA ÷0.8 ×96V ×0.9=4.68 小时; 注:以上算出的电池安时数(AH) 也常理解为:电池放出容量;如果电池放电效率不为1,参照以下公式换算出电池标称容量,再选电池。电池放出容量= 电池标称容量×电池放电效率;电池放电效率不同型号参考值有:0.4 /0.5/0.6/0.7/0.8/0.9/1 。  ...
西门子将推出一款SITOP PSU8600单相480W主电源模块,扩展了该系列的产品线。新产品集成了4路输出,每路输出的电流为5A,且每路输出的电压均可在电源运行时手动调节,或者通过软件和控制器实行远程调节,调节范围为4V至28V,因此无需额外电源来支持5V或12V电压的设备。通过使用CNX8600扩展模块,可扩展到最大36输出,所有输出均可实现远程监控。 PSU8600可全面集成到TIA Portal工程平台,因此有助于自动化工程的快速实施。可以通过Sitop Manager软件直接用计算机进行参数设置和远程诊断。借助两个集成的以太网/Profinet 端口和OPC UA,用户可获取全面的诊断和维护信息,并在自动化系统中直接对其进行分析,从而快速定位故障,减少停机时间。 主电源模块能够单独运行,也可以搭配BUF8600 缓冲模块或UPS8600 不间断电源模块(搭配BAT8600 电池模块)来应对各类交流电网问题,PSU8600电源系统具备全面的监控和诊断功能,当发生过热、过载时会发出预警,因此可有效预防严重故障。通过集成的Web server和OPC UA server功能,完美支持远程诊断和第三方通信。可以集成到TIA Portal或Step7中,这将有利于用户进行网络集成和设备参数设置,以确保工程组态的简便高效。在Step7软件中提供了用于Simatic S7-300/-400/-1200/-1500的功能块。 对于Simatic PCS 7过程控制系统,可使用专用的Sitop库来集成,包括工程块和Simatic WinCC预制面板。每路输出的电流和电压都可单独采集,并能通过 PROFIenergy 进行所有输出的开关控制,从而实现可靠的能源管理,使用户显著获益。...
当前,机场已然成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的主战场之一。 综合智慧能源系统成机场标配 2020年5月8日,国家电投旗下江西中电投新能源发电有限公司公司与江西省机场集团公司宜春明月山分公司签订《绿色机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宜春明月山机场范围内建设绿色示范区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为机场提供热源、冷源、充电桩等服务。 2020年4月29日,厦门翔安新机场综合能源服务合作协议签约,国网综合能源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厦门翔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厦门电力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将共同出资组建合资公司负责实施。这是首个国家电网投资的交通领域制冷能源站项目,未来可望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水蓄冷系统综合能源站项目。 2020年2月,民航局正式批复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9版),根据规划建设思路,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将以智能配电网为基础,建设1个综合能源智慧管控平台、2种循环利用系统、3套典型智慧应用场景和N个含可再生能源的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站。 在顶层设计上,国家民航局正在加快推进以“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为核心的“四型机场”建设,其中机场的能源建设涉及绿色和智慧两大层面。 除了上述机场外,已经建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在建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在数字化和智能化大趋势的背景下,智慧已经成为现代机场的关键要素,而其能源系统的智慧性则主要由综合能源服务来实现,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已成机场建设的标准化配置。 机场智慧能源管理是重中之重 在一个综合能源服务系统中,多种能源的供应可以看作是“硬件”,实现多种能源的智慧管理则可以看作是其“软件”。对于机场这一复杂的应用场景,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尤为重要,可以说是其重中之重。 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机场能源系统的供能和用能进行多种能源的匹配、智慧调控,提升机场能源系统的运行水平,降低机场能源系统的运行成本。 国家民航局于2019年12月27日专门发布了《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导则》,该行业标准已于今年2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标准的编制即是为了规范机场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建设,促进机场的节能减排和持续发展。 以已建成的大兴国际机场为例,国家电网部署的“国际机场智慧能源服务系统”综合数据平台,集成电网、机场和客户信息,实现了客户需求智能感知、服务保障智能指挥。机场两座110千伏变电站内,国家电网安装了9大类智能采集终端,全面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变电在线监测、智能安防等技术,实现图像、仪表自动识别,油色谱在线监测、红外热成像等信息也都能快速传送到大兴机场供电服务中心的数据平台上。这就是机场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一个缩影。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实现24小时远程监测 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引擎,以新能源和数字技术为支撑,集智能监控、多能源管理、用供能一体化、泛能调度于一体,通过设备远程监控、数据实时采集、运营智能优化,智能调配电、气、冷、热等各类能源,将航班、旅客、天气等信息流集合优化后联动能源流,实现能源供需精准匹配、精细对接,显著提高了旅客用能舒适度,提升了长沙机场整体能效及能源服务水平。2018年和2019年,通过平台精细管控,长沙机场能耗分别下降11.7%和8%,年度节约标准煤3750吨,降低碳排放9293吨。   ▲黄花国际机场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机场的综合智慧能源系统革新正在路上,这不仅仅限于新建机场,既有机场的智慧能源改造亦是必然。  ...
当前,在环境问题突出、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等背景下,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应运而生,综合能源项目伴随着技术升级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以园区为代表的多能互补综合能源项目。新冠疫情的爆发,让各大企业的产业园区陷入了停工停产的局面,未来园区的正常供能及用能生产管理更是需要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园区多能互补是智慧园区的重要组成之一,常见的园区多能互补系统组成包含分布式发电电源、大电网电能、分布式电化学储能、充电设备等。长园深瑞园区多能互补及综合能效的整体解决方案,可提供一体化项目服务,为用户打造园区能源系统的协同供应,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供电可靠性,减少客户电能支出费用。同时也可为用户打造智慧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平台多人同时操作和实时监控,无需现场集中办公,满足用户远程运维,有效减少人员接触,提高智能化水平。 项目案例1:贵州铜仁BIPV的电力区域绿色仓库标准化建设项目—在建 项目概况 多能互补系统:屋顶光伏一座、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一套、并网设备一套、交直流充电设备多台; 照明系统:交直流供电照明系统一套; 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智慧能源综合能效管理系统一套。 方案介绍 本项目将电力区域仓库园区的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储能系统、直流照明、电动汽车快速充电装置等四者结合起来,构成光储充用一体化系统。系统可通过光伏、电网、储能带动负载,多能互补、协同供应,满足并网及离网模式下园区的正常供电使用,提高园区用电经济性及供电可靠性。 项目创新点 提出基于BIPV的区域电力物资仓库标准化设计,既可利用区域仓库空间优势接入多类型分布式光伏电源,又可促进区域仓库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提出电力区域仓库光伏发电、储能设备与物流电动汽车充电站功能复用技术,以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 提出电力区域仓库采用直流微电网供电技术,优化区域仓库用能模式; 提出园区一体化监控,多种能源及用能实时监控,提升园区整体智能化水平。 智慧能源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可采集全系统内发电、储能、负荷数据,通过智能调度算法控制整个园区电网的功率平衡、电压稳定,从而优化园区的用能模式。同时,可以满足接入水电气热空调等系统,实现整体能源一体化管理,实现园区整体节能降耗。 项目案例2:深圳招商供电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在建 项目概况 多能互补系统:停车棚光伏两座、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一套、并网设备一套、充电设备多台; 综合能效管理系统:智慧能源综合能效管理系统一套,集成了光储充能量管理系统、节能管理系统、空调管理系统三部分子系统。 方案介绍 系统由智能仪表(电表、水表等)、智能开关、采集设备、能耗监测平台组成,通过智慧能源综合能效管理系统实现对智能开关、智能仪表、储能、充电桩、光伏发电系统等的数据监测与控制,可对照明、空调、水、电等各种能耗进行分类监控与管理。 项目创新点 园区智慧能源能效管理系统,集成光储充一体化能量管理系统、节能管理系统、视频安防系统、环境监测系统及空调监控等系统的功能,实现园区能源整体一体化管理; 具备智能调度、全景数据分析、运维支撑、APP、WEB 发布等功能,实现移动运维。 国家能源结构、社会民生需求不断变化,长园深瑞能源布局和技术方向也跟着在不断调整。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载,长园深瑞具备电力一次、电力二次多方面领域的交付能力,具备先进的系统研发集成能力。未来,长园深瑞将在综合能源领域保持专注和创新,为客户提供更安全、更全面、更智能的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  ...
随着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机械设备已经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主角”。但任何机械都存在一定风险,使用不当或安全措施不力就会酿成事故,给生命和财产带来损失。 安全继电器可在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损坏时紧急停止,从而保护生产安全。因此,在设计一套安全电路中,安全继电器及安全传感设备担任着举足轻重的作用。ABB一直致力于研发多样化的安全控制产品,默默为设备安全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Sentry安全继电器                                                                 Eden安全传感器 Sentry安全继电器和Eden安全传感器是监控危险机械上的门和窗口的理想解决方案,可实现轻松安装,持续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功能强大、易于使用,拥有从基本的扩展型到具有高级定时功能高度灵活的通用型的完整产品系列。视窗显示功能以及LED诊断功能,简化了设置和故障排除程序,更可靠地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Eden是ABB自主研发的非接触式安全传感器,具有高安全等级,是严苛环境应用的不二之选,智能LED辅助判断安全链断裂的位置,简单直观。具备集成复位功能的Eden安全传感器,复位按钮可以直接连接到传感器,从而节省电缆长度以及配件数量。 此外,单个Sentry安全继电器可监控多达30个串联的Eden传感器,确保达到理想的安全性等级。 颜值高、能力强的Sentry安全继电器和Eden传感器,凝聚了ABB百年来在电气行业的积淀,以及当前安全控制领域最高峰的技术精华。相信有它们的坚守,会为您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生产体验。未来,ABB将持续凭借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为用户提供广泛类型的创新型机械安全产品和系统,解决机械安全的后顾之忧。 Read More...
能源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堪称是国民经济的命脉。采矿业一直是能源工业的重要支柱,我国的矿业生产主要来自井下开采,环境恶劣,就以煤矿为例,煤矿井下存在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自然灾害,加上生产环境复杂,易发生恶性事故。 出于安全考虑,矿山井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按规定采用的是IT系统。IT系统就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用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PE线)的系统。 IT系统的特点是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因此可以保证供电的连续性。但此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会升高1.732倍,对线路耐压要求提升;同时一旦发生二次接地,则构成危险的相间短路,所以须配置绝缘监测装置,以便在发生第一次接地时就要及时排除隐患。 而对于以煤矿为典型代表的井下环境来说,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工作场所空间小、纵深长,加上空气潮湿、多尘、巷道滴水和积水等诸多恶劣因素,很容易引起电缆和电气设备老化和绝缘电阻下降,从而导致井下设备、电缆经常发生绝缘强度降低、单相漏电或单相接地故障,不及时处理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相间短路。因此,井下作业人员比正常环境下更容易遭受电击的危险,而且还可能导致瓦斯、煤尘的爆炸。 显而易见,对矿山井下IT系统的实时绝缘监测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 标准规范中的相关规定 为了保证井下生产的正常开展和保护井下人员的操作安全性,国家制定了不少相关标准和规范,对IT系统安装绝缘监测装置进行了具体规定。 例如《GB 50070—2009 矿山电力设计规范》规定如下: “4.1.3 井下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应采用IT 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电系统电源端的带电部分应不接地或经高阻抗接地,且配电系统相导体和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第一次出现阻抗可忽略的故障时,故障电流不应大于5A。 2 )配电系统不宜引出N 线。” “4.2.9 井下低压配电IT 系统应采取自动切断电源的间接接触防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低压配电IT 系统均应装设绝缘监视装置,当绝缘下降至整定值时,应由绝缘监视器发出可听和(或)可见信号。 2 )有爆炸危险环境矿井,当发生对外露导电部分或对地的单一接地故障时,防护装置应迅速切断故障线路。”  《GB 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中的5.5.1条款也规定了“爆炸性环境中的IT型电源系统应设置绝缘监测装置。” 此外,各种不同矿类也都有自己专门的规范和工作细则,例如《煤矿井下低压检漏保护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与检修细则》就对绝缘监测的报警定值设置等做了更具体的规定。 2 国内外绝缘监测仪在线监测现状 我国的电气设计在建国之初师从前苏联电气规范,主要是广泛的采用TN—C系统,它可以节省一根PE线,比较经济,但存在很多缺点,如中性线断裂后设备外壳对地将带220V危险接触电压,不能装用RCD防电击等等。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引进了国际电工学会标准,也随着我国电气技术的不断提高,在应用中TN-S、TT、IT系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和应用,以IT系统为例,在医疗IT方面目前应用比较成熟,但在很多工业场合,由于对接地系统的理解和应用尚不尽深入和全面,比如煤矿井下场合比较缺乏国产绝缘监测装置就是一个证明。 目前矿用井下IT系统的绝缘监测装置以进口品牌为主,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较广泛地在IT配电网络中应用绝缘检测技术,而且经过长期的在线运行使发达国家积累了大量监测数据和经验,这是目前国内生产厂家需要学习和追赶的。 但采用进口品牌绝缘监测装置造价昂贵,而且人机界面往往是英文,不利于现场人员的使用,在这种背景下,也不断有国内企业逐步推出了自己的工业用绝缘监测装置,其中就包括了安科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AIM-T系列绝缘监测仪。 3 安科瑞工业绝缘监测仪  AIM-T系列绝缘监测仪主要应用在工业场所IT配电系统中,主要包括AIM-T300、AIM-T500和AIMT500L三款产品,均适用于纯交流、纯直流以及交直流混合的系统。 其中AIM-T300适用于450V以下的交流、直流以及交直流混合系统,AIM-T500适用于800V以下的交流、直流以及交直流混合系。AIM-T500L则是相比AIM-T500增加了绝缘故障定位功能。 1)AIM –T系列产品的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   2)AIM –T系列产品的外观尺寸如下图所示:   3)AIM –T系列产品的典型应用如下图所示: 4 小结 安科瑞AIM-T系列工业用绝缘监测仪目前已经在矿井、纸业、船舶、冶金厂等的诸多工业场合的IT系统中得到了应用,能够实时监测系统对地的绝缘状况,在系统出现绝缘下降或接地故障时,及时报警提醒相关人员排查故障,在应用中起到了很好的监控和预防效果。  ...
继2020年1月份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一期御桥站至航头站区间铺轨完工后,经各参建单位全力推进建设,2020年4月21日上午,18004号列车正式上线开启列车首次“热滑”试验。此前,全球动力管理公司伊顿顺利交付了为18号线提供的部分Power Xpert® DX 低压开关柜。 在伊顿看来,上海地铁项目素来以对技术和产品的高标准、严要求著称,只有达到先进水平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够被应用到项目建设中。伊顿创新、前瞻性的技术和价值主张,以及对上海地铁需求的精准把握和专业细致的服务,是促成此次双方合作的坚实基础。 为上海地铁18号线提供强劲动力 上海地铁18号线作为换乘的重要补充,被视作上海南北轨道交通大动脉,采用全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了包括列车自动运行、自动开关门、自动折返、自动出入库、自我诊断和维护等全自动驾驶功能,多个检测系统加持,安全系数更高。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安全稳定的配电设备和良好的电能质量才能为日夜穿梭在地下和地上空间的列车提供强劲动力。 在这条科技感满满,施工技术难度高的地铁线上,伊顿Power Xpert® DX 低压开关柜凭借其持久稳定、运行安全和不受环境影响等特点,成功运用于上海18号线全线37个站点,主要负责地铁机电设备的输电、配电、电能转换,以及对电能的集中控制和分配,为车站电力系统长时间持续稳定运行保驾护航。目前,已完成了航头站至御桥站一期工程8个站点的交货、协助安装、调试等工作。 Power Xpert® DX 是伊顿公司推出的满足IEC/GB 标准的低压开关柜设备,电流范围最大可达6300A,主要由母线区、电缆连接区、设备区构成,可搭配伊顿高品质全系列低压元器件。标准的全绝缘配电母线设计可在确保安全性的同时实现免维护;柜身采取模块化设计,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十分易于升级、扩展及后续维护。 另外,Power Xpert® DX 低压开关柜还拥有包括电弧故障保护系统及自主机械连锁功能在内的独特安全特性,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减少潜在的人身安全危害和设备损坏风险。产品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修简便、配置方案紧凑有效,结合伊顿低压应用领域的专业知识,使DX 成为配电应用的核心所在,进一步确保列车的安全运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系统的运维成本。 与工期赛跑,攻坚克难赶进度 在全球疫情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中国逆势而行,冲开了一条光明之路。从18号线一期工程的第一个站点鹤立西路站正式交货,到最后一个站点航头站设备安装结束,伊顿电力设备有限公司(常州工厂)众多的一线工作人员,不畏艰难奋战在项目一线,逆行而上,全力为车站早日通车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专业服务,再一次彰显了电力因我们而不同的实力与担当。 面对工期紧、任务重等挑战,伊顿组织了专门的服务团队,及时应对因项目进度而多次临时调整的交货顺序,通常要在两三天内加班加点完成一个站点20多台低压开关柜的出厂和检验。同时,在后期的产品安装过程中,工程师全程跟踪指导并配合解决安装过程中的各项问题,保证现场施工进度。特别是在送电前期,伊顿安排了21人的服务突击队,配备专职安全员,5天内完成了800个火灾报警装置的安装和接线工作,协助客户在预定时间具备送电条件,受到了高度赞扬。  知行合一,专业与创新的坚守 上海18号线运行的是全过程无人值守的全自动驾驶列车,在技术协议中,伊顿承担了PLC 系统调试工作,通过把各配电回路的运行状态数据和电量参数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室,并执行中央控制室发来的编码控制指令,实现长期、安全、稳定的运行目标。为此,伊顿紧急成立重点项目工作组,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专业解决方案与定制化服务,顺利完成现场调试与送电工作。 伊顿以专业和实力支持上海地铁18号线打造全自动化轨道交通项目,也是在轨交交通行业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伴随“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入应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已成为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伊顿将以先进理念、技术,以及在轨交行业积累的深厚经验,不断创新数字化能力,加快产品与IoT技术的融合,为城市地铁实现智能化升级提供更多创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助力智慧交通。  ...
1 什么是单相接地故障 我国10kV中压配电网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单相接地故障又被称为小电流接地故障,占比配电系统故障的80%以上,多发于在潮湿、阴雨天气,故障成因包括导线搭接横担、断线触地、避雷器或绝缘子的击穿/闪络、异物搭接等。由于单相接地故障一般不影响用户的正常供电,因而传统处理方法允许系统在1~2小时内带故障运行,在此期间由人工巡线找出故障位置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式虽显著地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但随着配网规模的逐渐扩张,单相接地故障电流不断增大,接地电弧难以自动消除,间歇性电弧引起的过电压对电气设备的危害增大,若不及时处理,极易演变为两相短路故障,使事故范围扩大,甚至在故障长时间存在的情况下,易造成周边人员伤亡,存在较大安全隐患。提升单相接地故障的快速处置能力对于保障人身、设备、系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单相接地故障有哪些危害 2.1 对变电设备的危害 10KV配电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变电站10KV母线上的电压互感器监测到零序电流,在开口三角形上产生零序电压,电压互感器铁芯饱和,励磁电流增加,如果长时间运行,将会烧毁电压互感器。 单相接地故障后,也可能产生谐振过电压。几倍于正常电压的谐振过电压,危及变电设备的绝缘层,严重时使变电设备绝缘击穿,造成更大事故。 2.2 对配电设备危害 单相接地故障发生后,可能会发生间歇性弧光接地,产生几倍于正常电压的的过电压,进一步使线路上的绝缘薄弱点击穿,造成严重的短路事故,同时可能烧毁配电变压器,使线路上的避雷器、熔断器绝缘击穿、烧毁,也可能发生电气火灾事故。 2.3对人畜危害 对于导线落地这一类单相接地故障,如果配电线路未停运,对于行人和线路巡视人员(特别是夜间),可能会发生跨步电压引起的人身电击事故,也可能发生牲畜电击伤亡事件。 2.4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一方面进行人工选线,对未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的配电线路要进行停电,中断正常供电,这就会影响供电可靠性;另一方面发生单相接地的配电线路将停运,在查找故障点和消除故障中,不能保障用户正常用电,特别是在庄稼生长期、大风、雨雪等恶劣天气条件下,不利于查找和消除故障,将造成长时间、大面积停电,对供电可靠性造成较大影响。 3 各种接地方式下单相接地故障处理的技术特点 3.1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目前主要通过暂态特征量进行故障判断。尤其是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受消弧线圈过补偿的影响,单相接地故障后,不同线路区段的稳态特征不明显,采用稳态量难以实现故障检测。通过暂态零模功率方向法理论上可实现故障检测,但原理相对复杂,对测控装置的技术原理、性能要求较高,目前仍属工程实践的难点,整体上该接地方案下单相接地故障判断技术实现难度较高。 3.2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 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判定主要采用零序过流法,原理较简单,技术实现难度较低,从而对于大部分单相接地故障判定准确率相对较高,但是对于瞬时性故障跳闸率明显增加,影响供电可靠性指标,且接地电流较大带来的接触电压与跨步电压触电安全风险。同时该接地方式耐过渡电阻能力较弱,据测算,在接地过流定值设置为40A时小电阻接地系统耐过渡电阻能力不到150Ω,不利于实现高阻接地故障保护,而据统计,高阻接地在架空线路单相接地故障占比为15%左右。 3.3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的灵活接地系统 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的灵活接地系统,采用故障发生时中性点延时投小电阻的方式,保留了谐振接地系统可抑制瞬时性故障的优点,同时也继承了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下,故障特征量突出,易于检测的优点,近年来逐步推广应用。同时,一次永久性单相接地故障,在两类中性点接地方式下,可产生两种典型特征,从某种意义上,亦为采用不同的保护原理进行故障检测,提升判断准确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4 单相接地故障灵活处理技术方案 基于对单相接地故障特征的深入研究,国网湖北电科院能源互联网技术中心结合全省配电自动化建设应用与变电站中性点接地方式改造工作,针对消弧线圈并联小电阻的灵活接地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实现的配电网单相接地故障就近就地隔离方法,通过对分段开关同时部署零序过流保护、暂态零模功率方向保护功能且同时投入,并设置不同的动作时间,有效提高单相接地故障快速处置的准确性与适应性。 2018年起,国网湖北电科院能源互联网技术中心联合国内主流设备制造厂商开展研发,并在实验室完成了一二次融合成套开关单体设备的性能检测与功能验证工作。2019年9月6日,该项技术在鄂州110kV红莲湖变电站10kV馈线成功通过现场测试,现场测试结果表明,该团队提出的单相接地故障处理方法全面取得预期成效,有效实现了各类接地故障的就近就地快速隔离与健全区段的转供恢复,大幅降低了故障处理时间。  ...
2020年9月15日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在上海盛大开幕,史陶比尔工业机器人及史陶比尔 WFT 移动机器人首次在上海工博会联袂展出,在8.1H馆A224展示了针对智能工厂提供的超灵活全方位解决方案,包括机器人、移动机器人系统、协作机器人和自动运输系统。 近年来,史陶比尔在研发方面不遗余力,并通过收购全球领先的AGV供应商WFT巩固市场地位。作为移动平台领域全球领先的供应商,史陶比尔 WFT 移动机器人提供全方位内部物流和生产物流解决方案,为灵活的产线部署和工厂物流带来模块化、可扩展的一站式高精度移动解决方案。正如史陶比尔集团工业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Gerald Vogt解释道:“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增加用于内部物流自动化的先进生产系统,来扩大我们革命性机器人解决方案产品组合。我们希望成为全方位的供应商,为生产物流和内部物流提供数字化网络化的解决方案。现在,我们拥有能够革新内部物流自动化的AGV、AMR自主导航机器人和协作移动机器人。这将有助于我们实现工业4.0解决方案,从而将柔性和生产率提高到新的水平。”   史陶比尔 WFT 移动机器人提供全方位内部物流和生产物流解决方案 固定式输送技术已成为过去 全新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具有共同点,即消除固定式输送系统。数十年来,装配线、叉车和手工搬运一直是内部物流的主体,而AGV自动引导车和AMR自动移动机器人等高度灵活的自动化技术正在大步向前迈进。仔细研究汽车工业生产中的超现代装配理念,就会发现运输模式已经发生转变。传统的装配线已被废除,AGV无人驾驶运输系统取而代之,载着汽车车身在工厂内穿梭。AGV带来了柔性,速度可根据路线的变换而调整。分散的产品部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装配,并安排在同一条装配线上。  史陶比尔WFT的AGV将车身在装配站之间可靠运送。 Vogt表示:“汽车行业的案例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在工业连接器制造的经验同样证明了这一点。在连接器生产中,我们使用史陶比尔移动机器人系统HelMo,不仅是一台机器人,更是灵活的多功能生产助手。柔性是王牌,趋势已经从传统固定的自动化生产线转向灵活的运输系统,将为生产带来全新的自由。”   史陶比尔WFTAutoBox在宝马德国工厂灵活转运  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增强柔性智能工厂中的工作站更能创造价值,这也揭示了智能工厂与传统生产场景的根本区别。无需固定的装配线,AGV和移动机器人取而代之。无论是否涉及直接的人机交互,AGV和移动机器人都可以在生产岛或生产单元间来回移动,完成焊接、紧固、装配和包装等各项工序。 得益于这些新的物流和生产理念,现代工业可以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例如规格不断增加、产品个性化、型号更换频繁以及批量大小的波动。移动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生产的最佳工具。   灵活助手HelMo应用在连接器装配  同样,史陶比尔也展示了其移动机器人系统HelMo的交付能力,能应用于不同行业,助力制造商们能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效、更经济地实现各项应用,包括MRC人机协作应用。 灵活生产助手HelMo可以同时执行多个任务,在工作站之间进行独立操作,经过短暂的暂停校准后,可已十分之一毫米的精度内范围工作。该机器人系统既可以高速自动执行任务,也可以根据需要,协助人类开展协作。   HelMo精通标准和人机协作应用 HelMo由TX2六轴机器人和自动运输平台组成,其TX2-90L标准机器人可被TX2touch-90L协作机器人替代,变身移动式协作机器人。该机器人配备碰触敏感的皮肤和众多安全功能,主要是为了直接交互的人机协作应用而设计,但同时也可作为传统机器人使用。所有安全功能均满足严苛的SIL3/PLe级安全标准。HelMo通过三台内置的激光扫描仪进行安全导航,这些扫描仪可以持续地监测周围环境,从而确保精确的操作和对人员的安全保护。 凭借其独立和协作的双重应用场景,HelMo完美地满足了用户“随时随地实现自动化”的愿望。HelMo可以高度灵活的方式应用于几乎所有业务领域,包括采购和物流,物料搬运和装配、机加工自动化到质量控制。   HelMo符合最高安全等级SIL3-PLe,助力移动人机协作  Gerald Vogt说:“史陶比尔凭借全球独特自主移动平台、托盘运输系统、机器人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系统的全方位产品线,可以为全新高柔性的材料供应和生产理念提供完整的工业4.0解决方案。这标志着全新生产时代的开始,将彻底重新定义柔性的概念。”...
在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孪生的时代,传统制造业正经历着重大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领域的创新应用,让智能化的未来工厂成为现实。 成立于1994年的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终端配电保护产品和建筑电器附件产品,是ABB全球重要的低压产品制造基地之一。如今,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到生产运作中,通过应用由自身工程师团队开发的MCB(微型断路器)外观检测系统,集成自动化设备并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与AI技术提高了检测水平,使得生产效率获得极大提升。 质量优先,提升客户体验 在产量不断增加的今天,单纯依靠”人眼“的检测,已经难以满足生产运作的需要。在实施AI项目之前,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虽然对产品进行了100%的人工检测,检测产品是否存在破损、赃污、印刷、零件缺失等瑕疵,但由于要识别的特征类别众多,特征差异小,对检测人员的经验、责任心、生理状态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文广表示,如今将AI技术应用到外观检测中,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检测模型,在提高检测稳定性、覆盖率和敏捷性的同时降低了检测人员的负荷,工厂的运营效率、产品质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也必将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体验。 敏捷高效,精准反馈 MCB外观检测系统涵盖两条生产线,方案合二为一又相互独立,既同时实现两条生产线的外观检测,又互不影响。为了能够满足两条生产线高峰时段的产能需求,系统使用了5台ABB机器人。 在实时检测环节中,通过对前端图像的读取、收集与处理,打造敏捷、高效的缺陷检测能力,让所有瑕疵无处遁形。另外,系统可实时监控产品外观质量信息,运用云端大数据分析技术来精准反馈前端设备的生产运行状态,全面提升工厂整体制造水平。 深度学习,无限可能 深度学习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检测模型能够在深度学习框架中得到训练,进行自我修正与完善,从而提高缺陷识别能力。MCB外观检测系统提供自动打标签功能,可生成标签数据和图片,质量人员只需要复查自动打标结果,进行纠错和修正,打包成增量数据,并发送到GPU训练服务器进行迭代学习,实现逐步迭代。此外,检测的入站信息,缺陷记录,以及缺陷图片均被存储在数据库永久保存。系统采用开放的模块化开发,优秀的集成性和扩展性为实现更加柔性、多样的智能制造提供了必要条件。 ABB电气事业部智慧建筑业务单元亚太区负责人邹恩昌表示,作为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推动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转型。现在中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基建”,通过“新基建”带动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ABB全新的产品与完善的解决方案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随着建筑市场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市场的逐渐成熟,需要ABB更加灵活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ABB有信心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传统业务的领先位置,不断促进在智慧建筑领域的革新与发展。  ...
大多数机器人手臂是由长直管和驱动关节组合而成。这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我们的四肢都是以同样的方式建造的,这是一个聪明而高效的设计。通过增加更多的管和关节(或自由度),可以提高机械手臂的功能性,但代价是复杂性、重量和成本也会增加。 在ICRA,由Nicolas Rojas领导的伦敦帝国理工学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REDS Lab的研究人员介绍了一种机器人的设计方案,这种机器人是围绕着可延展的结构而不是刚性结构构建的,这样可以在不增加额外自由度的情况下提高手臂的多功能性。这个想法是,你不再受静态管道和关节的约束,而是可以重新配置你的机器人,使其完全按照你想要的方式设置,并在你想改变的时候轻松地改变它。 在手臂的可弯曲部分内部是一层又一层的聚酯薄膜,切成片状,叠放在另一层上,这样每个皮瓣至少由11个其他皮瓣重叠或重叠。聚酯薄膜足够滑,在大多数情况下,皮瓣可以平滑地相互移动,帮助调整手臂的形状。挡板被密封在乳胶膜之间,当空气从膜之间被抽出来时,它们互相挤压,使整个结构变得坚硬,无论你把它放在什么形状,它都会自动锁定。 这个系统的好处是它是一个软机器人和刚性机器人的结合,你可以获得一个软系统的灵活性(物理和隐喻),而不必担负其他的控制问题。它在机械上比两者都复杂(混合动力系统往往如此),但你节省了成本、尺寸和重量,并减少了所需的执行器数量,而执行器往往是容易发生故障的地方。 更多细节,我们(作者,以下简称我)通过电子邮件与第一作者Angus B. Clark进行了交流。 IEEE Spectrum:这个想法是从哪里来的? Angus Clark:可塑性机器人的概念来自于这样一个认识:大多数串联机器人手臂有6个或更多自由度(DoF)——通常是旋转关节,但通常只需要2到3个自由度即可完成任务。机器人手臂的想法,实现灵活性和适应任务,但保持简单的低自由度系统,以及快速发展的可变刚度连续体机器人的医疗应用,启发了我们发展可塑性机器人的概念。 有哪些方法可以使可延展的机器人手臂具备独特的优势?哪些潜在的应用可以利用这些优势? 可延展机器人能够完成多种传统任务,如拣放或垃圾箱拣选操作,而无需在每个任务中使用额外的关节,因为机器人手臂的灵活性是由可延展连杆提供的。这使得整体尺寸更小,包括机器人的重量和占地面积,以及更低的功率要求和成本,虽然使用了更少的关节,但却不会牺牲适应性。这使得机器人非常适合于这些因素都很关键的场景,例如在太空机器人领域,每节省一公斤的重量都是至关重要的,或者在康复机器人领域,降低成本可以帮助扩大应用。此外,柔性机器人的协作性和软机器人的特性也使得其可以在工厂中作为协作机器人与人类安全地工作。 “The idea of malleable robots came from the realization that the majority of serial robot arms have 6 or more degrees of freedom (DoF), yet are typically performing tasks that only require 2 or 3 DoF” —Angus B. Clark, Imperial College London 与传统的关节间刚性连杆相比,使用可锻连杆有哪些缺点? 目前,可锻连杆的最大刚度比等效的实心钢刚性连杆的最大刚度要小得多,这是影响运动精度和精度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我们已经创造了现有最大的可变刚度连杆,长度约为800毫米,直径为50毫米,适用于中小型工作空间的可塑性机器人。我们目前评估这一精度的结果是好的,但是在整个可锻链环上实现均匀的刚度可能会有问题,因为在封装膜弯曲时会产生褶皱。正如我们的SCARA topology所证明的,这可能会产生轻微的结构变化,从而导致精度降低。 机器人有办法知道自己的形状吗?有可能,这个系统会以某种方式重新配置自己吗? 目前,我们使用运动跟踪来计算机器人的topology结构,并在机器人的关节上放置标记。利用距离几何学,我们可以得到机器人的正运动学和逆运动学,并以此来控制机器人的末端执行器(夹持器)。理想的情况是,在未来,我们希望开发一个不再需要使用运动跟踪摄像机的系统。 至于机器人自身的重新配置,我们称之为“固有的可延展性连接(intrinsic malleable link)”,有许多方法已经被证明可以控制连续体结构,例如使用正压力或通过钢筋束线,但是能够实时确定连接的曲率,而不仅仅是关节位置,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障碍。然而,我们希望看到未来发展的可塑性机器人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你下一步要做什么? 对我们来说,改进机器人的运动学,使之成为一个健壮和完整的系统,允许用户协作重塑机器人,同时仍能达到机器人系统预期的精度,这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目标。可塑性机器人是我们引入的一个全新领域,因此为开发和优化提供了许多机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希望看到其他研究人员与我们一起解决这些问题。  ...
国之重器,制造为本,一国的经济实力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关系莫大。依赖于工业化进程及机械制造业的崛起,目前中国已建立起世界上门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机械制造业体系。睿智的制造商主动布局,以求在数字化时代抢夺竞争制高点。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则将这一概念推向现实,只有率先实现“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制造商,才更具备抵抗风险的能力。 常州市乐恒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乐恒”),一直以来是一家力求创新的企业,为了实现传统集成商的角色转变,摆脱单一客户、行业的困境,常州乐恒开启了智能制造探索之路,寻求软硬件及服务的全面升级,而这一需求与威图(Rittal)及其姐妹公司易盼(EPLAN)联袂打造“软件+硬件+服务”价值链体系不谋而合。 机械行业的转型之急 转型智能生产是当前机械行业制造商发展的一次关键性升级。常州乐恒开启打造“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双引擎”,作为一家专业生产电柜且产品远销海内外的传统集成商,常州乐恒时常会遇到短周期、大批量交付订单,此次升级更应聚焦设备的自动化应用以及软硬件的数据化协同。同时,作为一家生产规模位于行业前列的机械制造商,常州乐恒需保证生产过程中电气、温控等系统的稳定运行,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节约环保,控制成本。 因此,常州乐恒亟需一家能够从工程设计、加工制造、工厂运维等各个方面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 威图价值链助力“智造”升级 在充分了解了常州乐恒的需求后,威图(Rittal)和易盼(EPLAN)为其提供了“软件+硬件+服务”的完整价值链,助其实现生产全周期的价值全面提升。 首先,易盼提供机箱机柜柜体设计软件 Pro Panel、制造商数据库Data Portal以及电气设计和管理软件 Electric P8,帮助常州乐恒在一体化及集成化程度高的数字化设计平台中进行电气控制和机柜设计,而这些设计数据还可向下游精准传达,帮助下游生产环节实现价效率、价值的全面提升。 在硬件及设备自动化方面,威图自动化系统(RAS)提供了卓有成效的解决方案组合,为常州乐恒的电气控制、开关柜制造的每一个生产环节提供了专业的智能解决方案;威图TS 8系列柜机则凭借稳定、高质量的电气性能确保了常州乐恒车间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同时,威图BLUE E+温控解决方案以无损组件的冷却方式显著延长了机箱机柜和空调组件的使用寿命,且平均节能可达75%。威图BLUE E IoT 适配器则为常州乐恒实现了温控系统的远程运维、监测预警,充分助力数字化升级。 在整个项目的交付过程中,威图从技术环境分析着手,为常州乐恒提供了电气选型、软件配置、设备调试、指导培训等高质量服务,有效帮助常州乐恒实现从设备到环境再到技术人才的全面升级。 如今,传统机械行业的数字化改造正如火如荼,作为机柜行业的创新先锋,威图(Rittal)携手易盼(Eplan),以具有行业前瞻性的“软件+硬件+服务”的价值链体系帮助常州乐恒实现了生产全周期的智慧升级,为布局工业4.0奠定了坚实基础,也给期待实现数字化升级的机械行业同行树立了标杆。 威图德国——力量和远见! 德国威图(Rittal)自1961年成立以来,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箱体技术和系统供应商,威图产品包括机箱机柜系统、配电组件系统、温控系统、IT基础设施和软件与服务。 威图在全球拥有19家高技术生产工厂,60余家国际性子公司、70余家代理机构、150余个销售和物流中心、10,000余名员工、1,500余项专利。威图是欧盟标准委员会 制定机柜标准的5个成员之一;并且连续5年被德国权威机构(CRF)评为“德国顶级雇主”;被全球知名的咨询机构 埃森哲(Accenture) 评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2000家企业之一,而德国只有6家公司在这个名单中。 威图中国 1996年,威图进入中国市场;2001年,威图电子机械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在松江正式成立;2004年3月松江工厂建成投产,它是威图在亚太地区的研发生产中心。威图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飞速发展。公司员工数量从2004年的100多名发展到2015年超过1000余名;自2012年至今,威图连续多年被政府评为纳税标兵企业。2016年度荣获政府颁发的区域经济贡献奖以及领军企业特别奖。 目前,威图在中国设有5个物流中心、1个中央仓库、13个销售办事处,拥有员工近1,200名。十多年的耕耘,威图产品受到了中国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先后多次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的建设,同时也被众多知名企业列为指定供应商。威图拥有受中国政府保护的专利项目1500余项,2011年威图更凭借其领先的创新技术通过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威图产品涉及机柜、温控、配电和IT基础设施等领域,其产品的丰富性和系统性,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领域,如机床制造、汽车、化工、电力、IT以及电信等。...
· 业界领先的 ODB++ 数据交换格式现已扩展到 ODB++ 系列,可提供涵盖设计、过程和制造信息流的完整端到端数字解决方案 · 新的 ODB++Process 格式完善了整个数字线程开放格式的完整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利用全面的机器编程数据集,快速可靠地推出新产品 · 完整的电子制造流程数字化双胞胎可帮助客户充满信心且高效地实现其最新的智能工厂或工业 4.0 计划 西门子近日宣布对其行业领先的 ODB++™ 语言智能单一数据结构进行扩展,该数据结构可利用针对整个数字线程的开放式数据格式的统一电子制造解决方案,将 PCB 设计转移到制造、组装和测试中。西门子数据交换格式在全球拥有 50000 多家 ODB++ 用户,现更名为 ODB++Design、ODB++Process、ODB++Manufacturing,并全部归于 ODB++ 之下。其中最新的数据交换格式 ODB++Process(以前称为 OPM)有助于在不同机器、软件供应商和独立流程之间实现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从而帮助加快新产品导入 (NPI) 并实现“首次即成功”的制造,目前还没有其他标准机构或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该功能的数据交换格式。 该数据交换解决方案不仅免费,并且已经得到市场验证,能够帮助用户轻松地将机器程序从一种机器类型转移到另一种机器类型,例如来自不同供应商的目标机器或位于不同平台上的机器。ODB++Process 格式提供了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可以将其转换为能在任何生产机器或工作站上立即使用的数据。 高迎检测技术有限公司(Koh Young Technology) 首席销售官 JD Shin 先生表示:“借助像 ODB++Process 这样的单一组装格式文件输出,可以在整个生产线上通过 vShapes 标准化设备封装库,帮助我们将检查设备和贴片机等机器之间的程序差异最小化。改进的编程方法可减少人为错误和差异,并显著缩短 NPI 编程周期。而且,ODB++Process与机器无关,可以在不同生产线之间轻松地转移生产组装数据和工艺要求,甚至能够在世界各地的工厂之间进行转移。” 在支持完整产品设计数据表述的 ODB++Design 和归一机器车间数据的 ODB++Manufacturing(以前称为 OML)基础之上,ODB++Process 现在让电子产品的开放式从设计到制造的数字线程形成完整闭环。每一个智能数据交换模块都是中性且开放的,支持所有 SMT 机器供应商(放置、检查、测试和焊接)和所有 EDA 软件提供商。借助完整的电子制造流程(产品、工艺和性能)数字化双胞胎,客户可以充满信心且高效地实现自己最新的智能工厂或工业 4.0 计划。 这些数据交换格式解决方案提供了完整的电子制造信息流数字化双胞胎: · ODB++Design:完整的产品设计数据表述,由设计工具创建,用于制造、加工、测试和装配分析 (DFx) 的设计,是电子装配和加工的设计数据的单一载体。 · ODB++Process:用于准备设计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可在任何生产机器或工作站上使用的格式。 · ODB++Manufacturing:所有车间事件的规范,在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智能工业 4.0 软件解决方案之间都是双向的。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 Valor 部门总经理 Dan Hoz 表示:“西门子是 IPC 的活跃成员,我们将继续投资于自己的数据交换格式,以确保为全球社区提供出色的质量和资源。我们对多领域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专注将持续为客户提供关键优势,帮助他们以极小的风险和更快的盈利时间来生产创新产品。” 西门子最新的数据交换格式 ODB++Process 有助于在不同机器、软件供应商和独立流程之间实现过程工程信息的开放式交换,从而加快新产品导入 (NPI) 并实现“首次即成功”的制造。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软件致力于推动数字化企业转型,实现满足未来需求的工程、制造和电子设计。西门子 Xcelerator 解决方案组合可帮助各类规模的企业创建并充分利用数字化双胞胎,为机构带来全新的洞察、机遇和自动化水平,促进创新。 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DI)是自动化和数字化领域的创新领袖。数字化工业集团与合作伙伴和客户一起,推动过程与离散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数字化企业业务,数字化工业集团为各类规模的企业提供可以集成在整个价值链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并实现数字化。针对各行业的不同需求,数字化工业集团不断优化其独特的业务组合,帮助客户提升生产效率和灵活性。数字化工业集团持续创新,将前沿科技不断融入产品系列。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总部在德国纽伦堡,在全球拥有大约7.6万名员工。 关于西门子在中国: 西门子股份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技术企业,成立170余年来,始终以卓越的工程技术、不懈的创新追求、优良的品质、出众的可靠性及广泛的国际性在业界独树一帜。西门子业务遍及全球,专注于发电和配电、服务于楼宇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的智能基础设施,以及针对过程工业和制造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等领域。通过独立运营的西门子交通业务,西门子作为轨道和道路交通领域领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供应商,正在重塑全球客运和货运服务市场。凭借在上市公司西门子医疗股份公司和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的多数股权,西门子在医疗技术和数字化医疗服务以及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等领域也是全球领先的环境友好解决方案供应商。西门子自1872年进入中国,140多年来始终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对中国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2019财年(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西门子在中国的总营收达到84亿欧元,拥有超过3.5万名员工。截至2019财年,西门子在中国拥有超过21个研发中心,超过5000名研发和工程人员,以及大约13200项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西门子已经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竭诚与中国携手合作,共同致力于实现可持续发展。...
“变者,天道也”。于企业而言,处于时代变革中,是被动裹挟、仓促应对,还是主动出击、积极部署,已成为企业是否能抢占先机、重塑竞争力的首要特征。 如今,全球领先的全彩LED显示应用与服务提供商——深圳艾比森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比森)在智能制造浪潮下,与三菱电机携手开启了新一轮变革的序幕:在e-F@ctory理念和技术框架下,建立为“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服务的最优体制,打破信息孤岛、延伸产业链管理、解决知识自动化难题,推进产线规划、流程再造和管理优化,赋能未来先进制造。 艾比森园区风貌 艾比森车间一角 缘来由此,面向智能制造的数字化转型 不久前,艾比森凭借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探索与实践,入选了由清华大学全球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中国数字化转型新锐榜”,艾比森副总裁丁崇彬也荣获“2019中国数字化转型先锋人物”。付出的努力得到了业界认可,让我们走进艾比森,感受e-F@ctory带来的变革力量。 艾比森副总裁丁崇彬先生 丁崇彬先生介绍,艾比森计划在2020年,完成“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组织构建,进入信息化2.0时代,“出于战略定位和业务需要,强化制造能力,智能制造是必由之路”。以客户为中心是重大的战略转变,意味着商业模式的改变,整体流程由客户需求出发,逆向反馈到设计、研发和生产系统,搭建高效化、流程化和数据化的运营网络,将制造业现场和信息系统进行高效协同,满足更具有竞争力的定制化需求。 2015年,艾比森惠州工业园建成投产后一年,管理层决定开始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选择切合艾比森的智能制造模式。 市场调研,三菱电机可提供最优智能制造路径 艾比森MES项目经理王次平总监是调研组的负责人之一,他强调了调研的重要性:“董事长丁彦辉先生倡导产品实现、先进制造、资本资金、国际销售、管理基础、团队文化等六个核心竞争力。我们开始走访很多企业,思考如何提升这六个核心竞争力的水平。制造端的方案和途径很多,我们必须避免试错成本和实施风险。” 艾比森MES项目经理王次平总监 调研测评由案例可行性、品牌知名度、行业适用性、团队专业度和成本要素等方面综合打分。“三菱电机在测评中获得一致认可。首先,三菱电机是制造型企业,方案输出很多,效果也非常好。其次,三菱电机与艾比森具有行业贴近性,能更好地提供制造经验。第三,三菱电机是自建团队,专业性和敬业程度都很高。”王次平给予了三菱电机极高的评价。 企业咨询,智能制造规划设计的第一步 在走访了三菱电机大连工厂、常熟工厂和三菱电机日本多家制作所后,艾比森与三菱电机签订了合作协议,三菱电机在e-F@cotry框架下助力艾比森搭建可持续演进的智能制造系统蓝图,提供从咨询到SCADA系统,实施FA-IT和硬件导入的综合方案。 智能制造信息化建设蓝图 在智能制造项目中,咨询往往被当作服务的一部分,为咨询单独立项的情况并不多见。“从企业内部看,艾比森不断自上而下推行各个业务板块的信息化系统,从战略主航道上强化销售端的拿单能力。但是,统合这些系统需要进行周密的部署,我们希望独立的咨询能从更广的视角切入,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而不是只为后期的产品导入做铺垫。” 丁崇彬进一步解释说,“我们希望在做产线调整和系统整合的时候,能够借鉴三菱电机制造领域的经验,导入先进的方法论和工具,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三菱电机该项目的负责人张建已经成为这里的“常驻大使”,从生产技术咨询、业务梳理和信息化规划,到生产线布局、业务流程、工艺梳理、仓储物流、设备可视化管理等方案设计,他承担了现场勘察、汇报总结、多方沟通的职责,“三菱电机很多技术部的同事来这里一住就是好多天,日本的专家也来现场支持,我们希望能把三菱电机在生产制造和生产管理中的经验都分享出来,帮助客户解决现场课题。” 导入SCADA系统,e-F@ctory促进FA和IT融合 FA(工厂自动化)与IT(信息系统)融合,设备联网和数e-F@ctory据采集是一大难题。艾比森借助三菱电机在电子制造业行业深厚的行业知识和广泛的合作生态,有力解决了这一课题。“首先,双方确定哪些数据需要采集;然后,定义和解读设备的关键参数;接下来,增加自动读取可追溯性数据,并进行品质管控;第四步,导入MC Works,将数据进行分析后,实现可视化管理。”张建详细介绍了三菱电机SCADA系统的实施步骤。 三菱电机为艾比森建立先进的SCADA系统架构 “三菱电机在产线上增加了二维码雕刻和识别设备,为芯片添加了‘身份证’。”艾比森IT组组长刘礼健介绍,二维码包含了芯片的生产信息,通过管控点的扫描枪准确记录产品信息,实现了产品品质可追溯。“还能够实时管控各节点流程,防止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在漏站和重复过站等异常情况下停止轨道行进。” 视觉识别二维码读取芯片信息 芯片二维码可追溯生产信息 通过对生产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呈现,迅速在工厂实现了设备状态、生产情况、品质管理、故障预防和分析的可视化和实时可控,从而实现计划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协同、销售协同等多方面目标,提升企业上下游的协同与整体决策能力。“实现了可视化、可分析、可改善的e-F@cotry智能制造。”张建自豪地介绍。 产品信息采集 生产可视化管理 深化合作,实现数字驱动的智能制造 2019年11月21日,恰是项目启动一周年,也是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时刻,艾比森举办了隆重的项目总结会,邀请重要客户、行业媒体、合作伙伴和公司管理层现场听取汇报,参观工厂运行效果。无疑,这些成功经验对于智能制造路径探索具有研究和借鉴意义。 艾比森董事长丁彦辉先生 合作思考一:相互信任,规范落实 在项目中,艾比森的IT部门被设为一级部门,项目也被设为优先等级。丁彦辉董事长在项目启动会上曾要求:“除非是根据艾比森的产品和行业特点做了调整,哪怕我们自己削足适履也要按照系统规范去做”。目前一期项目目标已经圆满达成,未来需要进行新的思考,解决先进制造面临的多种课题。 合作思考二:实战中培育人才团队 艾比森通过实战,已经培养起一支40多人的人才队伍。王次平在项目总结会中上说:“艾比森善于选择同一格局的合作伙伴,和优秀的企业一起,在项目实践中积累,这也是艾比森选择三菱电机的重要原因。”这与三菱电机的合作初衷相契合,三菱电机期望通过各种渠道培养行业人才,为自动化发展和智能制造实现提供坚强支持。 结语: 艾比森在十八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鼎新革故,率先在业内突破10亿元销售额大关,出口份额占比70%以上,在美国、德国、日本、巴西、墨西哥、迪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家均设立了子公司,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全彩LED显示应用与服务提供商。 三菱电机e-F@ctory基于近百年的制造经验,致力于FA和IT的深层融合,促进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迭代更新,并不断导入AI技术、边缘计算、TSN技术,实现立足制造现场、贯通供应链和工程链的智能制造。现在,艾比森与三菱电机携手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未来必将实现由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
韩国智慧工厂(KOSF)是由韩国政府成立的联盟,专注于为工业机械和过程自动化领域开发解决方案。该协会的主要使命是为因财力和技术有限而难以独立开发新型智慧工厂解决方案的中小型制造商提供支持。KOSF致力于提供关键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提高生产力,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 KOSF的重点项目之一是智能工作站(smart cubes),这些单元化工作站能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执行指定的任务,比如质量检验、测试单元、机器人组装、包装处理等。智能工作站作为智慧工厂中的集成式单元,可以对整个制造过程预先进行模拟和建模,从而有效地节约成本和时间。移动式智能工作站配有轮子,能够灵活移动,连接在一起,组成完整地生产流水线。 挑战:工作站之间地自动互联 智能工作站通过远程导航实现互联,从而组建定制化生产线。因此,连接设备需要具备良好的耐用性和耐插拔性。连接器配置必须能够实现数据传输、用于人机通信(M2M)的信号传输、压缩空气连接以及电源连接等。随着智能工作站解决方案的不断发展演化,连接器还需具备模块化配置性能。  KOSF的智能工作站左右两侧板上配有两个大型导向装置和两个可连接其他单元的爪具,利用这些配置即可实现单元间的远程互联。因此,连接器除了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用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之外,还需要能够补偿偏差。 解决方案:可配置的模块化连接系统CombiTac 模块化CombiTac连接器系统具有公差补偿功能,并且在两个智能工作站互联时能确保最高的接触稳定性。无论是流体,还是涉及数据和信号或任何其他与电源相关的组合,连接类型完全可根据需要进行配置。这种模块化连接解决方案可以作为面板安装系统集成到任意结构中。 客户应用:实现灵活的定制化生产线 史陶比尔提出的这套解决方案凭借其可靠稳定的表现,以及CombiTac在压缩空气连接模块中的坚固性,给KOSF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解决方案的连接高效性,也进一步印证了其出色的性能。凭借该方案,智能工作站能快速互联,并且将所有连接类型集成在一起。史陶比尔工程师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双方通力合作,开发出工作站互联的最佳工程解决方案,为KOSF移动式生产过程自动化单元的模块化概念提供了支持。智能工作站的实现,得益于史陶比尔产品所具有的可靠性、耐用性等优势以及强大的模块化CombiTac系统。  “我们非常感谢史陶比尔员工给出的个性化咨询方案,而且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我们的项目。CombiTac模块化解决方案兼具耐用性和可靠性,是我们的智能工作站实现高效互联的完美选择。”——项目经理 Chan-Hee JANG...
随着全球制造业迈入智能制造,企业以智能优化生产制造,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已是必然趋势。传统电子组装行业,贴片机上料防错、锡膏及湿敏元件在线使用管控、钢网使用次数统计等都是通过传统的人工作业方式,容易出错并造成品质不良,并且影响生产。此外,生产进度及库存状态无法实时掌握、设备/物料异常无法及时处理、设备参数需手动调整、信息不透明、贴片机无低位预警、焊点位置度测试/功能测试无SPC管制等问题也一直困扰电子组装业企业。 在面对少量多样的订单时代,市场的需求日益复杂,越来越多的电子组装企业发现,工厂目前的信息化水平很难满足多样化、客制化的需求,对企业精益化管理也带来极大挑战。因此,发展MES技术成为电子组装业推行信息化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一环。 台达DIA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 以 IPO(Inputs/Process/Outputs)的方式,从前期准备(工厂建模、料卷/料枪/钢网/刮刀等条码化、物料 BOM 展开等)到执行过程监控(上料防错、治具使用寿命管理、即时数据收集、看板管理、自动化整合等),再到数据、报表的效益分析,进而管理,达到精益生产与持续改善。   台达最新解决方案:从诊断到元件管理都不用人员监管 台达为某领先精密光电薄膜元器件制造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电子组装业数字划工厂解决方案,主要通过台达 DIABCS整线自动化控制系统搜集所有设备资料与数据,上传 DIAMES 制造执行管理系统,实现制品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异常分析、预防保养等功能。方案并与 ERP、WMS 等系统整合,帮助企业整合计划、生产、仓储等环节,达到内部信息协同化与透明化。 针对表面粘着 (SMT) 制程普遍关注的重点, DIAMES的SMT模组提供相对应的解方,包含: 上料防错:通过扫描物料、料枪及料架站位条码,与系统中料站表作比对,一致则通过,不一致则警示;支持替代料的管控。 低位预警管理:实时获取贴片机耗料、抛料信息;当剩余数量低于设定的预警管控线时,触发低位预警,并通知仓库提前备料,实现 JIT (Just In Time)供料。 湿敏元件管理:设定湿敏元件等级代码及允许暴露时间;管控湿敏元件时效性,避免元件质量异常造成成本浪费。 治具管理:机种使用钢网/刮刀防错管理,提供追溯查询分析;钢网/刮刀使用次数记录,达到使用预警次数提示保养,超过上限次数,报警管控;领用、归还时提供治具量测功能,确保质量。 锡膏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计算回温时间,回温时间未到和超过进行报警或报废;开封以后开始使用,开封未用完的进行回存,并进行机种防呆校验。   全面整合工厂资源:提升效能、质量、生产力 面对全球智能制造浪潮,制造工厂转型刻不容缓。IT顾问公司 Gartner 曾分析,全球的联网物件数于“2021年将达到 250 亿”,接下来最大的技术挑战将是,面临“不同品牌设备,通讯协定各异”的数据整合难题。 台达DIAMES 成功扮演了智能制造承上启下的角色,将计划层与现场设备层无缝对接起来,执行 ERP 系统制定的生产计划,整合工厂内、外部资源,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执行能力,从设备层、控制层、管理层三层搭建智能工厂。 在实际上线使用后,台达 DIAMES制造执行管理系统的智能制造应用为客户带来以下效益: 提升生产力:低位预警,提前备料,减少待机时间;节省近半的备料周期工单完工清尾时间。 提升质量:实时的质量异常管制,掌握不良率状况,让人员持续追踪和管制不良品的处理;通过日本原厂稽核;达到0错料事故月发生率。 提升效能瓶颈:上系统后每颗镜头的检查时间缩短约50%,节省约75%的换线时间。 面对全球智能制造浪潮,制造工厂转型刻不容缓。通过信息整合与数据分析回馈,工厂能提升营运水平,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值,同时积极与具备产业知识、实战经验的伙伴合作,根据自身工厂需求逐步转型智能制造,才是致胜的关键。  ...
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设智能工厂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南自自动化在企业现有的基础上,结合多品种、小批量和离散型制造的生产特点,建立了具备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精益化制造系统,在行业内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   顺应新趋势,把握新需求 1. 行业发展新趋势 伴随着中国电力制造业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中国电网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智能电网建设已成为我国电力建设的主要方向。我国计划2020年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初步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目标。作为电力行业二次设备的主要制造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格局,同时为了不断满足包括电力、工业等应用领域在内的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应用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对传统工厂进行升级改造。 高端、精密且技术密集、集成化的智能制造装备,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与生产周期,大幅度提高了产量和质量,支撑了更加严格的生产安全与可追溯性要求。智能工厂是实施智能制造的基础,智能制造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研发与生产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和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能够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智能工厂的建设成为企业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2. 企业发展新需求 由于传统制造业过多的依赖人力进行生产,因此收集完整、可靠的数据化信息非常困难,同时人为因素也造成了质量的不可有效控制和追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用智能化生产系统代替人工劳作,一方面帮助企业节约了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则促使企业将节约的资金投入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领域,进而推动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等的转变和创新。 作为电力设备制造商,南京国电南自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自自动化”)在多品种、小批量和离散型智能制造行业中,面对的市场竞争格局越来越为复杂,不仅需要面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同时也参与到了国际竞争当中。为此,企业迫切需要应用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对传统工厂进行升级改造。 建设电力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被南自自动化视为超越竞争对手、取得成功的关键。该项目是将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对标项目,充分体现了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的行业发展方向。 电力装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 针对电力产品多品种且小批量的生产模式,南自自动化自主设计了生产工艺流程,通过校企联合开发NEW MES系统,构建了车间的数字化制造平台,实现了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进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和工艺文件管理等,同时通过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实现了全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采集,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在确保按期交货的同时,还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1. 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南自自动化将3套信息服务系统——ERP、MES和条码系统集成为NEW MES,如图1所示,实现数据采集和资源共享。NEW MES系统被定义为位于上层的计划管理系统与底层的工业控制之间的面向车间层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为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计划的执行、跟踪以及所有资源(人、设备、物料和客户需求等)的当前状态,目的是解决工厂生产过程中的黑匣子问题,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控化。 图1 NEW MES信息流图 NEW MES系统直接指导生产一线的操作工人、生产线和库房的管理人员,通过手持PDA或条码扫描枪进行操作,数据通过覆盖整个园区的无线网络传递到NEW MES服务器,NEW MES系统将数据处理后,再传递到ERP接口,在ERP中实现物料转移和财务核算。NEW MES系统上线投入使用后,实现了对计划、生产过程、质量、工艺、库房、设备和资料等的信息共享和统一管理。 NEW MES系统体系架构如下: (1)计划管理 计划管理主要包含从ERP导出插件、装置和屏柜的生产计划,生成配料计划,制定作业计划,进行挪料管理和BOM查询等。 (2)非标管理 非标管理主要针对非标准化的生产过程,如新品、变更以及产品技术和参数更改需要完成的各种处理。非标管理中的大部分功能在现有MES系统中都已具备,新系统中将结合条码和用户的新需求,对其进行整合,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满足生产管理的需要。 (3)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是本系统中最为复杂的部分,需要跟踪到生产过程中的每个工艺流程。在这个过程中,从工单被制定了作业计划后即产生条码,条码可以定位到每一个插件、装置和屏柜,将来还可以追溯到每个元器件成品。 在生产流程控制中将条码与转序结合,在插件生产中让条码驱动转序,并且要在需要扣料的工序为ERP生成接口数据,便于ERP中实现物料扣除。 (4)条码管理 条码管理模块可以生成、打印元器件、插件、装置、工业交换机屏柜和外购设备的条码,还可以识别作废的条码和报废的插件。 (5)合格证管理 该模块对出厂产品实现合格证的电子化管理,使每一个出厂产品都有唯一的合格证ID,并且通过打印方式出具合格证,有效地避免了外部产品的仿制和假冒问题。合格证管理模块包含了生成合格证、变更合格证、打印合格证和作废合格证功能。 2.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 通过信息化改造,建立NEW MES系统的仓储物流、计划分析和产线生产模块,可对物料进行齐套分析、信息化派工。仓储、物流和产线可通过各智能终端获取并传递生产信息,施行齐套下单、配料上线、信息化派工及生产,减少物料缺项及纸质信息传递的等待和浪费。图2所示为NEW MES生产功能流程图。 图2 NEW MES生产功能流程图 3. 自主开发智能测试系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南自自动化自主开发了PCBA在线式自动测试系统(如图3所示)和IED装置的自动化测试系统(如图4所示),并集成到生产线,对产品进行在线测试,替代了原有的手工模式。通过扫描产品条码,实现了自动选择相应的测试程序,对产品进行耐压、功能和在线老化测试,同时各测试步骤间还具有防错和追溯的功能,测试效率提高200%。 图3 自主设计的IED自动测试系统 图4 自主设计的 PCBA自动测试线 整个测试系统在条码信息采集时用数据库记录并管理产品的序列号和测试信息,并定期发送到NEW MES服务器端以便工作人员查询产品的条码、测试结果和一次通过率等信息。在条码信息采集阶段,数据库将产品的各组成硬件的序列号及运行所需软件的版本号和产品自身的序列号进行关联,使得在测试过程中测试软件依据输入的产品条码信息即可判定产品的种类,选择相应的测试序列来对产品进行测试,避免了人工干预可能造成的错误。各测试环节中还加入了反查功能,即在进行当前的测试时会检索前一个测试环节的测试结果,检索不到则无法进行当前测试以保证每一台产品都经过严格测试。 自主开发的机器人智能化进料检测系统(如图5所示),测试数据实时上传NEW MES服务器。该系统由上位机主控软件系统、机器人自动入料出料机构及软件系统、仪器仪表自动测试系统、PLC自动控制及软件系统等子系统组成,综合组成了一套完整的自动测试继电器动作电压等级并完成分类筛选的智能自动化测试系统,同时具备测试特殊规格继电器的微小吸合动作时间值的功能。该系统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300%,节省人力成本每年约30万元,大大提高了检测的精度与速度。 图5 自主设计的机器人智能化进料检测系统 NEW MES系统的特点及先进性 电力装备智能制造项目的核心是建设NEW MES系统。该系统是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的生产特点和需求,研制开发出的智能化系统。项目实施后,南自自动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显著提升,产品上市时间得到大幅缩短。这种引进和自研、自制相结合的方法与成功经验,在电力装备制造和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示范与引领作用。 1. 提高了IED生产线的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 通过NEW MES系统驱动生产,解决了企业日益突出的“信息孤岛”问题。通过信息化改造,建立NEW MES系统的仓储物流、计划分析和产线生产模块,对物料进行齐套分析、信息化派工,仓储、物流和产线可通过各智能终端获取并传递生产信息,提高了IED生产线工作效率,优化了流水作业,最终达到缩短合同齐套交货期的目的,生产线整体效率提升50%,减少非增值时间的浪费3 h/天,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可帮助企业每年节省约110万元的制造成本。 2. 促进生产工艺流程的优化,提升了产品的质量 混线生产施行预组装工序,消除了不同型号装置生产的工序差异,优化了生产节拍;适用的装配夹具,减少了装配不良现象的出现;皮带流水作业代替了原先的搬运传递,大大降低了外观的不良;由于手工操作存在着人为操作的因素影响,开发自动化测试机柜,逐步推广至各产线,减少并减轻了员工的劳作需求,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测试质量。经过数据对比,产品的一次通过率由原来的92%提高到接近99%,产线不良品的返工大幅减少。 3. 实现数据的可追述性 通过与NEW MES系统互联,能够实时地将生产数据保存到服务器中,避免了人工记录带来数据的误差与出错,取消了原有的纸质保存记录,实现了数据的实时可追溯性。 4. 自动化测试设备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和精度 自主开发了PCBA和IED装置智能化自动测试系统,并集成到生产线中,对产品进行在线测试。通过扫描装置条码,实现了自动选择相应的测试程序,对产品进行耐压、功能和在线老化测试,同时各测试步骤间还具有防错和追溯的功能,测试效率提高200%。 做产业升级的先行者 在现有的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企业产品多品种且小批量的离散型制造的生产模式,南自自动化建成了具备自身特色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和精益化制造系统,形成了从上游到下游的整合型服务体系,拥有低成本制造基地,帮助企业优化供应链、缩短产品量产和面市所需时间,同时降低了资本投入和生产成本,在行业内起到了标杆引领作用。 该项目建立了设备的唯一身份认证二维码,利用微信企业号中的服务管理中的扫码功能,可追溯该设备的版本、板卡及插件更换记录,给国网、南网乃至各大电厂将来的设备运行维护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撑,对系统运维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支持作用。未来,我们还可以将系统的部分功能开放给用户,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让用户可实时了解到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的情况。同时作为设备制造商,我们也可以监测到客户终端的产品运行质量数据,真正实现了与用户的对接。接下来,我们还要继续拓展NEW MES系统中高级排产模块(APS),结合车间资源实时负荷情况和现有计划执行进度,真正实现生产的敏捷制造。...
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合作伙伴,LMT TOOLS利美特与国际知名车企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凭借几十年来在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LMT TOOLS利美特不仅可以为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精密零部件提供创新、高效及可靠的专用刀具和加工方案。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加工,LMT TOOLS利美特也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精加工后的电机壳体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电动汽车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从燃油汽车到电动汽车的转变标志着汽车工业及其零部件供应商的价值增值链在缩短,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向上游延伸。由于传统的发动机被替代了,电动汽车上机械部件数量大大减少,针对发动机缸体、缸盖、曲轴、凸轮轴和连杆等零部件的专用加工刀具的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减。 与此同时,电动汽车的出现又衍生了新的金属切削项目,比如对电机轴、电机壳体、电池托架以及新增加的各类模具的金属切削加工,其大部分零部件在满足较高的生产效率下,对加工精度和质量要求也更为苛刻。此外,轻量化对于电动汽车也非常的重要。其车身轻量化主要体现在新材料的应用及其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相应的工艺制造技术上,这给刀具和机床制造商提出了新的挑战。 凭借几十年来在汽车零部件加工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LMT TOOLS利美特不仅可以为发动机、变速箱等复杂精密零部件提供创新、高效及可靠的专用刀具和加工方案。同时,针对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加工,LMT TOOLS利美特也已做好充分的准备。 用于汽车电机壳体精加工的多刃导条式铰刀 电机壳体主孔大直径的精密加工 电机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主要由定子组件、转子组件以及零部件端盖和壳体等组成。 作为定子和转子组件之一的载体,电机壳体的加工尤为重要。电机壳主孔的孔径大小取决于定子的大小。由于电动汽车需要足够高的能量密度,所以转子上的线圈直径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电动汽车中所用电机的定子直径至少在200 mm以上,这意味着电机壳体主孔直径大小也必须在200 mm以上。对于刀具制作来说,200 mm已经是大直径刀具。另外,驱动电机系统承担着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通过一级变速齿轮,输出电动汽车所需要的扭矩和功率。为了把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降到最低,电机壳体、电机轴和定子等组件等之间的配合必须优化到最合理的区间。在机加工领域,对于电机壳体的加工内容,特别是主孔和轴承孔的形位公差的要求特别严格。电动汽车电机的外形尺寸要求要尽可能小,质量要尽可能轻,功率密度要最优化,因此电机壳体在满足大直径的前提下,只有控制壁厚才能让质量变轻。 LMT TOOLS利美特的PCD螺旋刃玉米铣刀 综上所述,电机壳体具有这样的特征:精度高、直径大和薄壁易于变形。为确保加工精度,LMT TOOLS利美特采用导条刀具设计理念,刀具尺寸可达到微米级调节,支撑导条起到了支撑、导向和吸振的作用,导条的设计能够抵消深孔加工中的变形。 作为汽车制造业的合作伙伴,LMT TOOLS利美特与国际知名车企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针对电动汽车,LMT TOOLS利美特与保时捷公司率先开展了紧密合作。保时捷公司将其一款新型电动汽车中的电机壳体加工交给LMT TOOLS利美特,由其负责整套项目工艺、加工方案和刀具设计及制造。 根据电机壳体的加工特点,同时为了满足电机壳体主孔和轴承孔非常高的圆度、直径和圆柱度要求,LMT TOOLS利美特为保时捷公司制定了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方案。半精加工采用多刃的ISO镗刀,其轴向和径向尺寸可以根据精加工要求进行调整,同时安装了PCD刀片,确保高效稳定的加工。精加工刀具采用多刃导条式铰刀设计,在满足较高的直径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下,利用PCD刀片高速切削的性能,再加上Z=4的多刃设计,可以在获得较高表面质量的同时,把切削效率最大化,大大提升了客户的生产效率。LMT TOOLS利美特提供的刀具和工艺方案,以超高质量标准完成了保时捷公司对精度和表面质量的苛刻要求。 薄壁且复杂的电池包壳体加工 LMT TOOLS利美特为加工各种不同类型的电池包壳体提供了具有最佳加工策略的相应刀具。LMT TOOLS利美特采用PCD刀片材料和油雾润滑技术的铣削工艺,可减少铣削力对加工质量的影响,确保了加工的经济性。例如,在加工某些轮廓时,最佳的方式就是采用用于大切除量切削的铣刀。在这里,最合适的就是选用LMT TOOLS利美特的PCD螺旋刃玉米铣刀,该铣刀具有超大正前角和最佳布置的容屑空间,与常规铣刀相比可使切削力减少高达15%。 LMT TOOLS利美特的PCD螺旋刃玉米铣刀的加工精度很高且十分耐磨,根据最新的生产技术制造而成。通过优化调整刀刃的几何形状和切削材料,刀具寿命得到大幅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该刀具在加工轮廓时几乎不会产生毛刺。 针对轻型材料的加工方案 对于电动汽车而言,因为净增电池质量达到了300 kg以上,因此对轻量化的需求就更加的迫切。目前,电动汽车轻量化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使用轻量化材料,工程塑料和复合材料成为汽车轻量化的首选用材。 LMT TOOLS利美特拥有40多年开发工程塑料与复合材料切削技术的历史。作为切削刀具的专家,LMT TOOLS利美特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适合应用和工件材料要求的刀具。秉承全球合作的传统,LMT TOOLS利美特已将旗下关于复合材料的加工进行整合,从而能够提供更为广泛的面向复合材料的加工刀具,例如面铣切削、成型切削、锯切、铰削、雕刻、钻削与精密孔加工等。为了满足被加工材料多层次的技术需求,LMT TOOLS利美特在切削刀具材料方面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很大的选择范围:无涂层的整体硬质合金、PVD与金刚石涂层、PCD或MCD金刚石等。...
智能的雄克(SCHUNK)电池组机械手为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带来了效率优势。这款智能机械手在一个紧凑的模块中结合了对锂离子电池的灵活搬运、识别以及100%质量检验。几何形状、温度和电量水平方面的所有已记录过程数据和特性曲线均采用在夹持模块等级所集成的PC系统进行处理,并将处理后的信息通过以太网TCP/IP送至工厂控制器和上级数据库系统。 智能的雄克电池组机械手能够在搬运过程中测定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锂离子电池的几何和电参数 锂离子电池因其较高的效率和储电能力,是实现电动出行和固定储电领域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密集的研发活动使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得以快速提高,充电所需时间也大幅缩短。但同时,每个电池组的收益也以每年20%的速度递减。目前,受制于人工操作部分,想要以成本经济的方式大批量生产电池组依然十分困难。例如,从发出单个锂离子电池进行成组工序,到电池包的组装,整个过程仍大量由人工借助测量设备完成监测工作。这一工作耗时巨大,并且操作失误往往会带来海量的错误测量结果数据。预计未来几年行业将会出现需求的快速增长,因此,这一过程必须彻底自动化。 自主监控所有相关参数 主监控所有相关参数为达到这一目的,抓取系统和夹持技术的专家德国雄克公司已经研发出了一款高度集成的抓取系统,能够主动利用其“最靠近工件”的接触位置,自主完成搬运和质检所需的全部生产步骤:机械手轻柔地夹起菱形的锂离子电池,在搬运过程中将其移动到机械手设定的测试位置。 在这里,利用条形码或矩阵码对电池自动进行识别和几何测量。同时,还测定电池表面的温度和曲率,以及其他的重要电参数:用于确定电量水平(SOC)的开路电压,以及隔离电阻、两频率下的阻抗,以确定电容量。利用在抓取模块等级集成的PC系统,可实时将已准备好的信息通过以太网TCP/IP发送至工厂控制器以及ERP系统和上级数据库系统。之后,可自动对出错或有误差的模块的评估情况进行记录,并在必要情况下直接发送到供应商处。这些数据曲线在可视化系统中相互独立地予以显示。利用对测量数据的分析,可获得产品信息以及改进建议。当内部集成质量检验功能完成后,机械手便会将模块生产中的电池组放入正确的生产线上,或将电池组插入到制造商的分配托盘中。而不合格产品会被自动移除。 高效电池组装配:雄克抓取系统实现了电池模块的自动化捡取和堆叠,实现了快速组装过程,具有较高的过程可靠性 模块化概念简化了过程规划 雄克的电池组机械手可通过标准接口与多种类机器人或龙门系统组合,由数字I/O驱动。得益于模块化概念和自由可配置的控制回路,能够单独定义每个测试程序的类型和范围。此外,还可按要求集成额外的测量和评估。模块化的传感器概念和可配置的控制回路确保了极高的灵活实施可能性。峰值工况下,节拍时间甚至可小于2 s。 智能自动化促进高效的电池生产 智能抓取系统,例如雄克的电池组机械手,为自主生产提供了可能性,在多个方面为未来的生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完全集成的方案降低了整个系统的成本,不再需要额外采用测量计数,还降低了空间要求和调试需求。从每一块生产出的电池组所获得的测量报告结果,能够提供多种有价值的信息,以便能够设计出更为高效的系统,以及在早期就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进行干预,从而降低成本。尤其是在电池生产中,类似雄克电池组机械手的智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对于提高电池生产的工艺质量和大批量生产的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促进作用。    ...
从手动工具,到气动工具,再到有线电动工具、无线电动工具和自动装配系统的过程,从以往传统汽车的装配过程进化史中,我们看到,科技的创新不仅改变了传统燃油汽车的生产制造,也对电动汽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在,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已经走在了汽车工业创新装配的最前沿。 在交通运输领域,车辆的电动化已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电动汽车利用来源多样化的电能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而且有助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和降低噪声污染。此外,车辆的电动化还能提高国家的能源安全性,实现可持续发展,符合多种政策的要求。作为汽车行业中最具创新性的产业集群之一,电动汽车还具备增强经济和产业竞争力的巨大潜力,提高投资吸引力。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在不断扩增,国家政策对电动汽车的扶持力度和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业务上的扩大投入都表明:这一趋势在未来10年内不会减弱。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直接决定了车辆的安全、寿命和性能。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不仅其应用范围和数量不断扩大,单只电池的能量也越来越高,在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性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安全性也成为备受关注与争议的话题。 由于动力电池多为锂电池,其对温度和安全防护的要求极高。因此,锂电池的装配安全是电动汽车装配环节的重中之重。 动力电池装配的关键流程 动力电池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包括电池管理系统、外壳部分和众多的电池模组。电池包由多个模组组成,每个模组又由多个动力电芯串并联组合而成。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监控和管理的系统,通过对电压、电流和温度等参数的采集、计算,进而控制电池的充放电过程,实现对电池的保护,保证电池组正常且安全的工作。 动力电池包的装配主要是对多个模组进行排列、紧固,检测接线盒。在装配过程中,有很多工位都涉及到安全连接,这些装配过程直接关系到整车乘员的安全。 动力电池包的关键装配流程具体如下: 1. 高低压连接器的装配 电池包或者BMS上分布有很多高低压连接器,这些接口的装配都是安全件,需要收集数据反馈,必须使用传感器式工具;接口拧紧时通常都是单手持工件,单手持工具,因此最好采用枪式工具,握持拧紧最为方便;扭矩范围不大,易选用紧凑型的工具。 2. 高压线束的安装 电池包内有总正总负的高压线束需要连接装配,模组充上电时,这部分连接的电压高达数百伏特。通常工位地面都会做绝缘处理,为高压防护工位。除此之外,在装配上也需要做绝缘处理,这部分工位的绝缘处理不仅影响着电池的安全,更影响着操作者的生命安全。 3. 高压铜巴的连接安装 高压铜巴用于连接模组之间的导通,电流大且使用密集,装配复杂,作为电池导通的关键结构,装配安全同样至关重要,装配的疏忽很有可能导致电池发生短路。 4. 模组安装 电池包由多个电池模块组成,电池模块的装配要求松紧度适中,各结构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防止因电池内部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形或破坏。电池模组又由多个动力电芯串并联组合而成,电池模块的装配需要将电池模块固定在铝制箱体里,一般使用长螺栓穿过模组固定到箱体底部的螺母上;也有电池包为了节约空间,采用双层模组的形式,会有安装模组支架用于固定上层模组。 5. 上盖安装 为了减重,电池包通常采用铝制壳体。电池包铝制壳体上盖和下箱体之间通过数十个螺栓连接装配,螺栓数量多且分布规则,拧紧方向都为垂直向下,在装配时需要顺序拧紧,保证上盖拧紧应力分布均匀。 动力电池的装配重难点及解决方案 从动力电池的关键装配流程可以了解到,动力电池的装配重难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过流件问题 动力电池中有很多部件在装配时或者装配之后会通过电流,称之为过流件。这些过流点通常为接线端子,接线端子未锁紧,会造成端子连接处的接触不好,有较大的接触电阻,相当于在回路中串接了一个电阻。由于这个电阻的存在,在流过电流时,此处将发热;流过大电流时,接线端子上会有较大压降,此处会过热,有可能烧毁接线端子。 据此,建议使用传感器式电动工具,实时监控拧紧过程曲线,保证装配接线端子达到正确的扭矩,防止假贴合、假扭矩等情况发生。 2. 绝缘问题 电池模组在生产工厂中会进行充放电,安装和更换模组一般也都是在带电情况下进行操作。因此使用手持式有线工具就存在导电金属导通,最终形成回路的风险,电势差经由螺栓到拧紧工具,再到控制器,人手持着工具也会被串联到回路中。这种工况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因为在400~600 V下产生的短时电流就可以让人致命。而电池包的装配中存在着很多装配位置会有高达几百伏特的电压,在这些位置的螺栓装配时,绝缘的处理尤为重要。 因此在使用电动装配工具时,为了预防人员伤害,杜绝环境的危害和产品责任案件,严格遵循工具使用的绝缘要求非常重要。通过可靠且正确的方式使用装配工具能为生产提供安全、高效的装配解决方案。 图1 Desoutter电动工具 如图1所示,Desoutter电动工具给出了专业的绝缘工具解决方案,工具采用专为电池包设计的绝缘输出头:绝缘输出头完全内置集成,防止错用常规套筒;保护操作者,防止放电打火;通过国际电工委员会认证(IEC),有效绝缘电压高达1 000 V/AC和1 500 V/DC。 图1 Desoutter电动工具 3. 残余扭矩问题 在电池包的装配中,上盖工位、连接器装配工位等特别容易出现扭矩衰减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连接的位置安装有弹性材料、密封件等导致,所以在装配的时候要尤为注意螺栓拧紧的先后顺序,并需采用多段不同的螺栓装配拧紧速度,从而缓解螺栓的扭矩衰减。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选用数显扭矩扳手检测螺栓的残余扭矩来进行质量的管控。 如下表所示,针对于不同的扭矩衰减产生的原因,会采用不同的方式缓解。 表 残余扭矩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产生原因 解决方法 被装配件的表面粗糙度:材料变形─局部嵌入 尽量避免部件的表面粗糙度过大,选择表面粗糙度较小的零部件 弹性连接材料:尤其是塑料或密封件 1. 降低最终拧紧的速度 2. 分步拧紧,如分步骤设置目标扭矩 3. 使用“拧紧+反松+最终拧紧”的方法 过快的装配速度、不合理的装配动作 1. 选用合适的工具 2. 多轴同步拧紧 3. 按照拧紧顺序来拧紧 其他:如装配过程中的温度 1. 避免不合理的摩擦 2. 避免热膨胀系数不同或相差过大 4. 拧紧顺序问题 电池包上盖等大平面的零部件拧紧装配时需要保证应力分布均匀,因此会有拧紧顺序要求。通过控制拧紧螺栓的先后顺序,保证应力分布得尽可能均匀,同时这也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扭矩衰减的发生。 通常,工厂里常用的拧紧顺序控制是采用人机工程学的力臂通过编码器来实现对位置点的控制。这种方式比较常规,但是对于电池包上盖的螺栓定位并不是最优解,因为电池包上盖通常尺寸范围比较大,用力臂覆盖布置会很困难,人员操作也很困难,且容易有覆盖死角。在此,Desoutter专门为电池包上盖螺栓顺序拧紧定位设计的视觉定位系统能完美解决这一问题,视觉定位系统由红外摄像头实现三维坐标定位,定位精度高且稳定性好,安装操作十分方便。同时,它还能完美地与Desoutter的装配工具进行集成。 未来动力电池装配技术的展望 现在,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零部件,已经走在了创新装配的最前沿,我们用到了很多的电动有线工具和无线工具,这些工具能很好地适应动力电池的装配工况,帮助动力电池这一关键部件实现全装配拧紧数据的可靠追溯。特别是无线电动工具(如图2所示),针对于动力电池扭矩不太大,产品操作范围较大的情况,能很好地兼顾便携灵活性与高性能的表现。 图2 无线工具智能拧紧中枢 除此之外,自动化的装配系统(如图3所示)也在动力电池的装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电池包的上盖到模组的装配,自动化的装配系统帮助客户提高了防错等级,提高了产品的装配质量,加快了生产节拍,节省了人力资源,为动力电池乃至电动汽车走向智能制造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图3 集成了送钉与拧紧的自动化装配系统...

企业空间